在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不再使用的旧手机。大量电子产品闲置在家,既不环保,也不安全,更不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如何消解闲置存量越来越大与回收能力依旧不足的矛盾,让更多闲置手机进入循环通道,是当下的新课题。 二手手机行业由来已久,“商品非标准化、交易存在风险”是行业显著特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行业规范的成熟,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已经有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让闲置者卖得安心的“最先一公里”回收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畅通“最先一公里”,关键要打消用户“不敢卖”的顾虑。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机,存储着大量个人信息。即便用户采用格式化或者恢复出厂设置等方式进行处置,但对专业人士而言,若想恢复数据只是“小菜一碟”。 我国对二手手机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非常重视。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防范泄露及恶意恢复用户信息。相关企业和平台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研发新型数据清除技术,加强合规建设,落实源头治理。行业要加强自律,逐步建立健全从业者资质认定方式,划定诚信门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相关部门要提高泄露用户隐私的违法成本,强化数智化管理水平,形成更为有效的监督机制。 畅通“最先一公里”,还要破除“不愿卖”的桎梏。虽然买卖二手手机不是新鲜事,但依然有大量用户对回收渠道感到陌生,即使有出售旧手机的意愿,也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下来。当前,一些企业正在改进措施,但从行业总体情况看,依然存在正规回收渠道覆盖面不够大、生产者和销售者参与度不够高、废旧手机进入回收环节不够便捷等问题。关键还是要持续探索推动“互联网+回收”、一条龙回收模式,鼓励生产者和销售者责任延伸至回收环节,不断提高回收效率,推动行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环保和安全宣传。废旧手机常年“躺”在家里,也有安全隐患。电子元件和电池均有使用寿命,伴随时间的推移,都有重金属泄漏风险,碰上高温或者火灾,甚至可能引发爆炸。要通过宣传让用户意识到,废旧手机并非往抽屉一放便万事大吉。 当前,二手手机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相关主体携起手来,提高技术水平,强化市场手段,更好实现交易各方共赢发展。(万政)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篇: 线上线下建网 服务中小企业 下一篇: 应急管理领域“久安”AI大模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