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十部门:加强无人机、无人车等推广应用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了8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到2035年,推动交通运输和新型能源体系全面融合互动,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消费为主、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导向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等目标。   其中,《指导意见》特别提出,发展新能源航空器。推动新能源航空器应用推广,加大对新能源航空器的发展支持力度。鼓励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布局绿色航空关键技术、产品方案和安全验证等试验基地。加快推动建立新能源航空器适航审定体系和持续适航体系。   《指导意见》还提出,推动绿色低碳邮政快递发展。推广使用新能源邮政快递配送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无人机、无人车等推广应用。 (作者 那什) 来源:人民邮电报
  • 七部门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联合发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旨在进一步促进和规范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发展热点和趋势,产品和服务加快普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规定》明确对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生态、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规定》明确了多项促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技术研究,支持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新;鼓励依法依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鼓励通过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提高我国网络覆盖水平;建立和完善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标准体系,鼓励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鼓励、支持、引导各类组织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支持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典型应用宣传推广,支持相关数据依法开发利用,促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产业发展;鼓励平等互利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有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根据《规定》,向境内提供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终端设备接入境内公用电信网和在境内使用无线电频率的,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许可和核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 (宗文) 来源:人民邮电报
  • 一季度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1.4%       记者5月6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简称“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1.4%;相关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04.5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1至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一季度,东部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全国增速1.5个百分点,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9.3%;京津冀地区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251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互联网业务收入的30.4%。   此外,近半数地区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正增长。一季度,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贵州共完成业务收入3439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国(扣除跨地区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的83.5%。(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同比增长10.6%       日前,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收入31479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增速由负转正。   具体而言,一季度,软件业利润总额3726亿元,同比增长11.6%;软件业务出口1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   从细分领域来看,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820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全行业收入的66.1%。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长11.1%,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7.0%;集成电路设计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9.7%;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2482亿元,同比增长8.4%。   此外,信息安全收入增速加快。一季度,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8.6%。   从地区来看,数据显示,一季度,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同比增长10.6%、11.8%、9.9%和10.9%。东部地区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84.2%,京津冀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8%,长三角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4%。(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七部门联合部署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加速       记者4月2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并聚焦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等四个方面系统提出14项具体工作任务,以场景化、图谱化方式推进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以及重要的药品研发服务贸易出口国,拥有数智化发展所需的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推进数智化转型,加速医药工业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助力我国在全球医药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迈进。   围绕下一步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两步走发展目标: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具体到2027年,《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数智化发展基础建设、数智化转型推广、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包括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等。   《实施方案》在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一是在“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方面,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研发应用,整合释放医药数据要素价值,改造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二是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方面,推广典型数智技术应用卓越场景,培育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建设数智化医药产业园区。三是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面,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质量支撑,培育创新载体,壮大服务队伍。四是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方面,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创新智慧监管新工具,研究智慧监管新方法。   余晓晖表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类主体、多个环节,需鼓励开展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积极打造示范标杆,推广一批典型应用场景;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健全一批配套支撑要素;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开展宣贯解读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中将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国家科技项目渠道加大对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支持;鼓励地方加强要素保障,统筹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支持政策。促进交流合作,鼓励医药工业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推进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记者 郭倩)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神舟二十号任务完成最后一次全区合练       记者从中国酒泉发射中心获悉,神舟二十号任务于4月22日完成发射前最后一次全区合练。目前,发射任务各系统已完成相关功能检查,设备状态稳定、人员准备就绪,发射场做好了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   这是神舟二十号发射前的最后一次要素齐全、最接近实际发射流程的合练,意味着神舟二十号船箭组合体蓄势待发,正式进入临射状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谌廷政介绍,目前火箭、飞船及发射场各系统参试设备状态良好,发射场区后续将按计划扎实开展射前检查和推进剂加注等相关工作。   “经过连续的天气分析和跟踪,多轮会商后,专家组一致认为发射日当天天气平稳,满足任务最低气象条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张芳介绍,东风气象室一个月前便开始了气象准备工作,完成了关键设备的状态检查并在周边关键区设置自动气象站,针对4月份气候特点开展了历史大风、沙尘天气的重点专题分析,并对往年4月份天气出现的一些偏差个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原因,以提高对复杂天气过程的预报认识。   记者还了解到,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近日按计划开展了空间站平台巡检和物资整理,为迎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做好准备;着陆场系统也陆续展开搜救回收演练,为迎接神舟十九号返回做准备。(通讯员杨子凡 记者付毅飞 何沛苁) 来源:科技日报
  • 首批1000千瓦功率等级电池动力机车下线       21日,我国首批1000千瓦功率等级电池动力机车在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大连公司”)正式下线。该批次10台新能源机车由中南钢铁集团订购,标志着广东地区首次实现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应用。   中车大连公司机车开发部总体设计师杨万潞介绍,机车采用大功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实现零排放。同时,动力电池设置了多层级保护机制,构建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其采用的液冷快充技术,实现680千瓦超大功率充电,70分钟即可完成整车补能。充电桩液冷系统可实现快速散热,确保充电过程高效稳定。机车采用国内自主研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电芯产品,并采用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有99%兼容性,极大方便用户配置与使用。   此外,该机车预留无人化智慧运输接口,可模拟资深驾驶者的操作习惯,实现封闭场景全天候无人化作业,提升运输效率。其同步搭载的辅助瞭望系统,可拓宽司机视野,消除盲区,弥补传统目视观察的局限性。机车搭载的数字平面调车系统通过集成无线通信、定位技术、电子地图和自动化控制,提升调车作业的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10台机车年内全部交付,中南钢铁集团厂区将告别高污染内燃机车时代,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记者张蕴) 来源:科技日报
  • 水陆两栖飞机AG600获市场“准入证”       20日,我国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飞机在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   AG600飞机,代号“鲲龙”,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其在执行森林灭火任务时,可在20秒内水面汲水12吨,且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   AG600飞机自2012年正式提出型号合格证申请,历经陆上首飞、水上首飞、海上首飞、全面完成审定试飞项目等重要时刻,如今终于完成审定历程的收官之战。   “AG600飞机的成功研制,是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大协作’‘大攻坚’。”在颁证现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G600系列总设计师黄领才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22个省级行政区、296家企事业单位、16所高校组建联合研制团队,创新形成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核心技术体系,构建了“小核心、大协作”的研制模式,建立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配套、试验试飞、保障服务体系,使我国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技术和工业能力,填补了国内空白。   “回想起我们研制团队陪伴呵护AG600飞机从蓝图到适航的点点滴滴,为保障型号顺利取证全力攻坚的日日夜夜,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感谢。”黄领才回忆起那些与团队并肩奋战的时刻时眼含热泪,“今天是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里程碑,更是新篇章的第一页。未来我们会继续为AG600飞机的实战应用加倍努力,为完善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不懈奋斗。”   下一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将加快推进AG600飞机批产交付,持续强化运营能力,实现常态化应急响应,不断完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服务体系,全力支撑航空强国、平安中国、海洋强国建设。(记者于紫月) 来源:科技日报
  • 我国已有超2400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       记者从4月18日召开的国新办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信息通信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截至3月底,已有超过2400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较去年同期增长26.5%。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今年以来,信息通信业网络基础持续夯实、应用赋能持续彰显、产业创新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超42%,技术产业实力全球领先。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成立IMT-2030(6G)推进组,凝聚合力推进6G创新,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等50余项研究成果,组织对通感一体化、无线AI等6G关键技术开展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进一步深化与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   记者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广度、深度、力度上下更大功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拓展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广度上下功夫,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网“双千兆”网络覆盖广度,体系化推进算力网络发展。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和标识“贯通”三年行动,开展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总结评估,持续推动典型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规模应用。积极培育海洋产业、低空装备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深度上下功夫,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中试验证和产业落实,加强通信、感知、智能、计算等融合技术突破,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   在扩大电信业对外开放的力度上下功夫,有序推进首批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适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经营电信业务。(记者崔爽) 来源:科技日报
  • 《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       4月15日,据国家数据局官网消息,国家数据局印发《2025年数字社会发展工作要点》以及《2025年数字社会领域标志性任务清单》。工作要点聚焦提质增效数字公共服务、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推进精准数字社会治理3个方面。   在提质增效数字公共服务方面,鼓励各方加快高质量数据供给,加快推进“三医”协同数据共享,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水平,拓展康养领域数字化应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改革”,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推动社保卡“一卡通”跨区域应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婚育、残疾人保障等领域数据协同与开发利用。在智享美好数字生活方面,大力发展数据产品和服务,加强数据赋能文化传承、旅游服务、消费名品打造、数字商务发展、全民健身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协同推进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建设。在推进精准数字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拓展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一网统管”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深化数字住建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探索绿色数字空间建设,提升智慧交通出行能力。   任务清单在医疗、养老、教育、社保、文旅、社区等与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利益关切最直接的6个重点领域,确定了一批以数据融通为牵引的“小切口”应用场景,力争在2025年推动形成“三医”协同、医康养联动、智慧教育、灵活就业、智慧文旅、智慧社区等一批可感可及的创新成果。(记者 张佳丽)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