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适老支付服务重在“简化瘦身”       近年来,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比重逐渐下降,给部分老年人带来不便。3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旨在解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应秉持以人为本理念,采取多种举措破除困扰老年人的支付壁垒。   “从有到优”提升适老化支付服务水平。近年来,通过适老化金融支付服务网点建设,各地银行网点基本已实现适老化服务“从无到有”的转变。如何让服务水平更好,相关设施更齐备,还需进一步努力。   现金、银行卡是大部分“银发族”的支付方式,银行机构应抓紧对设施、设备进行“大字化”“标准化”改造,并尽可能在全网点覆盖;还应实施营业网点适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简化瘦身”移动支付适老化功能。很多银行机构上线了针对中老年支付结算的移动端版本,但界面提示不明显、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人工客服也存在转接步骤复杂、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对此,要进一步“简化瘦身”。对手机银行、聚合支付、小程序等移动支付场景设置“一键进入”“老年专享”等功能。简化优化手机银行应用软件老年人支付业务的办理流程,通过语音提示、导引等实现快捷办理、支付。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做好移动支付安全,也包括防范电信诈骗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   构建广覆盖、多层次适老化支付综合服务体系。要将优化支付服务纳入文明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营商环境评价等考核评估。文旅、商务、卫生等多部门应与银行机构协同,旅游景区、商场综超、医疗机构等重点便民场所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持续优化“县乡村”服务网络,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均等化水平,为本地老年人提供方便。(赵 梅) 来源:经济日报
  • 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转为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2个月,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地显效,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分月看,规上工业企业当月利润自上年8月份以来同比持续增长,今年前2个月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工业企业效益起步平稳。 “企业营收回升态势明显,为利润增长创造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企业营收增长明显加快。前2个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高于上年全年营收增速3.4个百分点。 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制造业、电气水业增长较快。前2个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0.7%,比上年全年扩大4.8个百分点。分门类看,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17.4%、63.1%,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采矿业利润下降21.1%。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前2个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4.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5.9%,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利润增长2.11倍,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汽车、金属制品行业分别增长90.1%、50.1%、27.8%。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前2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8.3%转为增长27.9%,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消费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13倍,锂离子电池行业利润增长66.3%,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39.7亿元。 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恢复,多数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受益于国内外需求改善,叠加春节假期有力带动,消费需求平稳恢复,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前2个月,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转为同比增长12.9%,在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利润增长。 主要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利润均实现增长。于卫宁表示,随着工业经济持续平稳恢复,各类经营主体、不同规模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增长31.2%;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分别增长8%、6%、18.9%。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在国内市场需求回升、工业部门库存持续改善、宏观政策支持力度不减以及去年低基数效应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工业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工业结构将持续优化升级。 于卫宁表示,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巩固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 熊 丽) 来源:经济日报
  • 截至去年底国家标准超四点四万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3月27日发布的《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02项,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样品225项。截至2023年底,国家标准共44499项,国家标准样品共4164项。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加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在多个方面实现长足发展。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重点,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发布工业基础标准126项、高端装备制造标准41项、航空航天标准50项,增材制造、氢能等产业链标准38项。围绕电子商务、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新增服务业类国家标准308项。   公共服务标准化方面,《大众竞速类滑冰运动水平等级评价规范》等12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下达适老化改造标准专项计划39项,研制养老服务相关标准7项,保障特殊群体利益。制定生活饮用水检验方法、中医临床等卫生健康相关标准50项。   社会治理标准化方面,推进司法行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领域157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制定《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安全生产领域标准129项,发布船用救生设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交通安全领域标准8项。   绿色发展标准方面,11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立“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施工图,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国家标准,下达《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加快制定限制茶叶过度包装标准修改单。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粮油学会等40余家食品、餐饮行业相关社会团体公布60余项节粮减损和防止餐饮浪费的团体标准。   消费品领域标准方面,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采用全球统一标识标准的商品新增1964万种,同比增长19.2%,累计覆盖消费品总量超1.9亿种。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不断增强。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重点领域开展7项北斗卫星导航标准、14项空间科学标准研制攻关,推进了100余项北斗应用标准研制。在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开展了200余项国家标准研制。新增备案行业标准4141项,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1902项,占比45.9%。新增公布2.3万多项团体标准,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近1.2万项,占比50.3%。新增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54万多项,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21万多项,占比38.5%。(记者林丽鹂) 来源: 人民日报
  • 北京新增3500P算力供给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26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揭牌,先行区扩展至海淀。仪式上,3500P新增算力部署就位,将为大模型企业提供算力、数据一体化服务,强化人工智能关键要素供给。   2023年11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以通州区台湖区域为核心的68平方公里范围作为承载地,主动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打造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抢占数字新赛道,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形成1.2万P算力供给规模。算力正在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说,立足人才、资源、生态等优势,北京海淀发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一方面,构建大模型及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生态;另一方面,强化智能算力、数据汇聚、软件支撑,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应用生态。目前智能算力平台建设提速,将与津冀蒙等环京地区形成紧密联动的一体化智算网络,面向各类创新主体提供高质量开放算力服务。   今年北京计划新增公共智能算力8000P,为渴望算力的人工智能企业送去“及时雨”。目前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京能上庄节点2000P高性能算力已就位,率先达到3500P算力供给,年内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扩容,规划打造万P算力,形成大规模算力集群。(记者张漫子、吴文诩) 来源:新华网
  •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 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拉开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序幕,2024年初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再一次引发全球热议,从大语言模型到多模态模型,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AI也成为嘉宾们挂在嘴边的热词。AI技术的发展方向、如何为产业赋能、AI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可能带来哪些风险……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人士围绕相关话题热烈讨论,思想的火花在论坛内外交流碰撞。虽然对于AI的发展水平、技术路线和风险治理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形成了共识: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蕴含着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们进行了关于ChatGPT对整个技术产业影响的讨论,一年之后就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技术,包括产品和对整个生态的影响都很显著。”在“AIGC改变世界”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感慨地说。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迭代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AIGC所带来的已经不仅是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现在它可以创造和生成,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范式改变。多技术路径的交叉融合,加速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到来。 目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已经表现出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的巨大潜力。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将有助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性问题。而一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技术相互赋能,将会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有可能带来真正的科技革命“奇点”。 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深度结合,有望构建起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无论是帮助医生辅助诊断,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还是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提供更多教育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人工智能可以关注和赋能每一个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将促进人工智能和经济融合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提出,将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放眼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体之间该如何和谐共处,也是广受关注的问题。正如《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斯图尔特·罗素所说,“我们如何在面对比我们更强大的机器时保持掌控权?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AI”。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需要世界各国政府和机构、企业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广泛合作,改进治理机制,加快构建技术和产品标准,使技术为我所用,造福人类生活。(周明阳) 来源:经济日报
  • 新一轮“以旧换新”释放家电业新活力 新一轮“以旧换新”不仅换出了家电市场的新机遇和家电消费的新活力,也为构建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消费体系夯实了基础。业内人士指出,在这一进程中,拥有庞大用户基数、高效物流配送能力和数据化管理流程的电商平台开始扮演起重要角色。 “以旧换新”带来全新增量空间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提出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等四大行动,支持家电销售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开设线上线下家电以旧换新专区,对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的消费者给予优惠。 记者注意到,为响应新一轮“以旧换新”,家电企业已开始行动。 海尔方面表示,家电企业不仅要通过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绿色的新产品,也要积极探索新服务模式,从为用户“换新家电”变为“换新家居场景”。据悉,海尔将继续进行绿色节能、智慧化的原创科技研发,提供家装消费品换新服务,同时通过搭建家电再循环大数据平台,在家电“回收再利用”环节发力。 美的则在各地推出了一系列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并在一些社区、小区、行政村居民聚集处设置以旧换新便民服务点,为居民提供上门旧机评估、旧机回收以及简易家电清洗服务。 家电业高度重视以旧换新的背后,与当前家电市场面临极大的需求增长压力有关。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以来,全国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9298万台,拉动直接消费3442亿元,有效引导了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与此同时,城乡消费者购买的家电产品即将或已经进入淘汰期,这些家电如果超期使用,很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格力方面表示,从行业层面来看,我国家电市场目前已经进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以旧换新将进一步提高用户选购家电的积极性、刺激消费市场,也有利于丰富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海尔方面也认为,新一轮“以旧换新”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市场消费、加快未来产业发展,还能够有效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业界分析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家电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整体消费需求以换新为主,而以旧换新能够打通消费堵点,提供以更新消费为主体的全新增量空间,从而带动整个家电产业提质、扩容。 电商平台将扮演重要角色 进入数字时代后,用户需求的演变推动了中国家电零售渠道的多元化,这也预示着在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的推进中,业态多样的线上平台将扮演重要角色。 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者的换新需求,电商平台已开始布局。 3月13日,苏宁易购宣布加码以旧换新百亿补贴,将联合家电品牌商长期开展大力度以旧换新活动。京东也于近日表示,将在2024年联合家电家居品牌投入30亿元,加码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及服务体验升级。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4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京东携手海尔、三星、美的等十大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发了多款“闪电新品”。京东零售家电家居生活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在京东“闪电新品季”活动中,上述相关“闪电新品”可享受以旧换新立减10%起的优惠。 据了解,京东早在2016年就针对家电品类上线了以旧换新服务,并通过一系列服务升级,在帮助消费者降低购买新机成本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回收和换新体验。截至目前,京东以旧换新已覆盖超200个家电细分品类,2023年京东通过以旧换新回收的家电产品超过1500万台,这一数字预计在2024年达到3000万台。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还利用自身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解决了家电以旧换新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痛点。 京东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很多消费者对家电产品没有“寿命”概念,认为就算出现故障,修一修也能继续用。另外,不少消费者认为旧机不值钱、新机不便宜、换新流程又太繁琐。正是因为怕麻烦的心理,导致很多用户对老旧家电一忍再忍、能用就用,或者长期放置不用。 为此,京东除了联合各大品牌提供以旧换新补贴外,还积极发力生产端和回收端,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完善从前端旧品估价新品补贴、到中端收旧送新、再到后端旧品处理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优化以旧换新体验,并形成了完善的全产业链闭环。 业内人士称,面对新一轮家电“以旧换新”的陆续落地推进,整个家电行业都在蓄势待发。而以京东为首的主流家电渠道,通过对服务体系的不断优化,加速推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完善的全产业链循环,为新一轮大规模家电换新打下牢固基础。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分析师郭召芬表示:“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品牌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基于自身庞大用户基数、高效物流配送能力、数据化管理流程,是‘以旧换新’行动的重要参与者。”她指出,一方面,电商平台有助于“以旧换新”活动更快捷、更有效地触达更多消费者;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一站式换新”,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以旧换新服务体验,也激发出消费者以旧换新的意愿。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也认为,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规模大、数字化管理能力强,采用“互联网+回收”模式,可以有效实施管理,做到全程透明化和可追溯,帮助解决回收秩序管理的问题。 推进家电业逐“绿”而行 随着家电产品趋向高品质、智能化、绿色环保,“绿色智能家电的换新”成为这次家电市场大规模以旧换新的主角。 据了解,在《行动方案》的落地过程中,“换旧”和“更新”都是重点。因此,推动家电业的新一轮“以旧换新”,需要产供销、上下游、政企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综合施策。其中,规范化的回收体系将是关键。 目前,废旧家电的回收体系还处在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中。据京东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从事废旧家电回收的多是“路边游击队”,如今通过京东等正规渠道的回收和分解,不仅有效避免了废旧家电对环境的污染,也催生了废旧家电规范拆解行业的蓬勃发展。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利用政策红利,合力构建快捷便利、全程可控、利用高效的规范回收网络。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看来,新一轮“以旧换新”将带来三个方面的机会:首先,随着政策细则的发布及落地,用户选购家电产品的积极性将有效提升,从而带动整个行业迎来新的市场机会;其次,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应用的背景下,用户对家电产品智能化、绿色化的新需求正加快推动企业在技术领域进行布局深耕,有效推动了产业的技术升级;另外,家电业的以旧换新将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为整个产业的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业界认为,家电是重要的大宗消费品,不但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稳固消费回升态势,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一环,家电业的新一轮“以旧换新”将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行业换新效率,并促进我国绿色智能家电的消费增长,推动家电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记者 傅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 网络视听稳居我国第一大互联网应用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27日于正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报告》显示,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用户数10.74亿,使用率达98.3%。网络视听市场规模超1.15万亿元,企业66万余家,网络视听已成为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网民使用率为98.3%。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视听用户规模与排在第二的即时通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领先优势从2022年的184万人提升到2023年的1414万人。移动端视听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3小时,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网络视听仍然是“杀时间第一利器”。2023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435分钟;移动端网络视听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87分钟,超过3小时。其中,短视频应用的用户黏性最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51分钟,随后依次为长视频应用(112分钟)、娱乐/游戏直播应用(63分钟)和网络音频应用(29分钟)。 《报告》显示,网络视听市场规模突破万亿,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营业务的存续企业共有66.08万家。其中,2019-2023年成立并存续企业约31.41万家,占总数约47.5%。网络视听已逐渐成为激活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超过1500万人,网络视听提供了新就业渠道。截至2023年12月,以网络视听业务为主的平台上,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截至2023年底,我国职业网络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短视频直播拉动消费效应明显,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用户因看短视频/直播购买商品,超四成用户认为短视频/直播已成为主要消费渠道。其中,53.7%的用户经常收看电商直播/直播带货,较2022年(30.3%)增加23.4个百分点,增速最快。而最近半年,用户经常收看旅游/风景类短视频的比例为44.4%,较2022年(28.1%)提升了16.3个百分点,从第十名跃升至第四名。 《报告》指出,活跃用户头部平台聚集效应明显。网络视听是大众“文娱大餐”的重要供给,2023年度上线长视频作品1.7万余部,主要长视频平台作品存量达12万余部。据各平台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主要长视频平台作品存量达12万余部;2023年度上线作品量达1.7万余部。截至2023年12月,网络音频、网络音乐总作品量超过2.7亿个。网络视听内容规模庞大。此外,调查数据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用户占比达39.9%,仅次于电视剧/网络剧和电影/网络电影。其中,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记者 邢晓芳) 来源:文汇报
  • 5G解锁数字春耕新模式       春耕时节,在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所辖村落的70多万亩农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春耕”拉开帷幕。   田间地头,实时测亩器、无人作业机正在高效运转,作业监控通过手机即可实时查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山东移动赋能打造的“天空地一体化农业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将现代化农机、农业技术、农田管理连接起来,实现了智能化耕种、植保、浇水施肥、适时收获,擘画了一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蓝图。   实施精准种植,提升农业精细化水平。该平台基于环境数据采集、视频图像识别、环境智能调控、水肥智能决策四大关键能力,实现作物生长的全维度监测。利用5G传感设备,全面检测环境中的物理参数,进而通过智能分析和优化来满足作物的最优生长需求。根据作物生长模型设定阈值,当某一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将自动向农户发送告警信息,助力农户及时进行作物补救。   打造智联农机,助推农业高效化发展。依托移动5G广覆盖700M网络,结合网联农机作业监管套件、辅助导航套件等配套设施,完成农机5G智能化改造,针对标准作业场景,实现无人作业、实时测亩、全程农机调度等功能,实现农机作业统一管理,系统提升农业园区设备联网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环境监测,实时气象云上掌握。将传统气象站与5G CPE结合,实现5G无线农业环境自动监测,让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形成数据互联。空气温度、湿度、有效光合辐射、CO2、风速、风向、气压、降雨量等数据实时呈现在“天空地一体化农业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上,实现了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可视化管控。(作者:陈珂 尹艺媛 王凯) 来源:人民邮电报
  •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关注6G、人工智能       日前,工信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使标准化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行动计划》从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及组织实施八个方面着手制定,其中多项涉及6G、人工智能等领域。   在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强化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领域加快研制一批重要技术标准;开展6G、IPv6、区块链、分布式数字身份分发等核心标准研究;强化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标准化预研究等。   在提升现代化产业标准化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深化智能制造等标准应用试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领域,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聚焦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加快标准研制,释放新型基础设施效能等。   在推进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到,要开展网络安全应急能力评估、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等标准研制,推动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国家标准验证点,提升网络与数据安全治理效能。(记者 吴皓琨) 来源:人民邮电报
  • 首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发布      26日,记者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归口管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制定的6项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发布的首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   这6项国家标准分别为《量子精密测量中里德堡原子制备方法》《精密光频测量中光学频率梳性能参数测试方法》《量子测量术语》《原子重力仪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单光子源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光钟性能表征及测量方法》。   标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量子测量是利用量子特性(能级跃迁、相干叠加、量子纠缠)获得突破经典测量技术极限,开拓物理信息感知维度的新一代精密测量感知技术。这些技术将在惯性导航、时间基准、目标识别、地形测绘、医学检验、物理学基本原理检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次发布的6项国家标准提供了量子测量领域的基本术语和定义,规范了光学频率梳、光钟、单光子源、原子重力仪等核心产品性能测试方法,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里德堡原子制备方法,为我国量子测量领域科技、产业、标准化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2019年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领域标准化技术归口,秘书处设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技术指导下开展包括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标委会推动成立了国际首个量子技术焦点组(FG-QIT4N),组织制定的我国首个量子信息领域国家标准《量子计算 术语与定义》于2023年5月正式发布。(记者 王延斌)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