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2024年辽宁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省计算机学会成功举办       12月9日,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辽宁省计算机学会和《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编辑部共同承办的“2024年辽宁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辽宁省计算机学会成功举办。辽宁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林浒出席活动并致辞。       此次活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学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深入落实《2024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和《2024年辽宁省科协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实施方案》,聚焦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活动现场邀请到东北大学朱万成教授作题为《学术论文发表与学术不端防范》的宣讲报告,报告结合朱教授科研情况介绍了学术论文投稿及发表的一些注意事项、学术论文发表可能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以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活动同时邀请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赵亮教授作题为《学术道德、规范与科研素养》的报告,报告围绕学术道德和规范主题,介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不端等方面的定义范围、准则、行为、规范等,讲述遵守学术规范的手段与方法并结合科研人员如何从事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活动产出高水平论文成果进行介绍。       此次活动全程网络直播,线上200余人参会,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师生代表60余人线下参加活动。
  • 2024年辽宁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渤海大学站)成功举办 12月6日,由辽宁省科协主办,渤海大学承办、锦州市科协协办的2024年辽宁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在渤海大学成功举办。辽宁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春霞出席活动并致辞,渤海大学、锦州市科协有关领导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丰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内容,深入展现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及青少年学生涵养优良学风、勇攀科技高峰,在全省形成知科学家事迹、讲科学家故事、学科学家精神、圆科学家梦想的浓厚氛围。 活动现场,辽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首批宣讲专家、渤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贺楠作题为《中国文学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书写》的宣讲报告,进行了科学实验展演《揭开巫师的法袍》。 渤海大学的师生们表演了科学家故事舞台剧《红色的青春》。该剧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科研学者小李义无反顾加入志愿军,奔赴战场,谱写了一曲激昂、壮美的青春之歌,展现出抗美援朝时期作为志愿军战士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活动全程网络直播,现场渤海大学师生、锦州市企业和学会科技工作者代表约600人参加活动。  
  • 2024年辽宁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沈阳国际软件园站)成功举办       12月3日,由辽宁省科协主办,沈阳国际软件园科协、沈阳国际软件园产服集团共同承办的2024年辽宁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暨SISP“弘扬科学家精神 助力振兴新突破”主题沙龙在沈阳国际软件园F9一楼国际会议厅成功举办。辽宁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春霞出席活动并致辞,沈阳市科协、浑南区科协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省科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科学家精神进企业进园区,激发我省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活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本次宣讲活动根据园区科协服务科技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者的特点,邀请东北大学特聘教授,沈阳鸿宇科技、苏州鸿宇集智总经理高国平作题为《科技创新与工匠精神:驱动工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的主题宣讲。同时,园区科协通过制作视频寄语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科技工作者自身奋斗经历勉励青年科技人才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在座谈交流环节,各位参会代表踊跃发言,表示将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挑战未知领域,突破技术瓶颈,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力量。       现场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代表约100人参加活动。
  • 铁岭市科协到清河区调研检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11月7日,铁岭市科协主席沈学林带队到清河区调研检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 在清河区历史展览馆,调研组就2024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暨清河区历史展览馆科普阵地建设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以查、看、验、询的方式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在听取区科协及项目建设单位分别就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运作情况、公众化科普活动开展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报后,对项目建设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继续优化项目功能、丰富项目内容、提升科普化举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清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调研组就清河区科协拟申报的2025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进行前期摸底调研。区科协领导向调研组汇报了拟建项目背景、项目实施方案及未来效果;中心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了中心运作情况及拟建项目前期筹备等情况。调研组在听取汇报和现场调研后,对该项目申报、后期实施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下一步,区科协将围绕市调研组给出的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与项目单位共同细化各项工作举措,不断完善项目质量和效果,推动清河区科普阵地建设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  
  • 辽宁省科技馆与辽宁工业大学联合开展“大思政课”活动 11月23日下午,来自辽宁工业大学的师生代表和部分现场观众,在辽宁省科技馆里上了一堂生动难忘的科普“思政课”。在这里,“思政”元素正与“科技”元素巧妙碰撞出新的火花。 在创造实践展厅,主讲教师以“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阐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蛟龙号”“火箭模型”“太空舱”等展品,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了解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体验“月球行走”,并围绕学习内容提出了相关问题,科技辅导教师一一耐心解答。 在工业摇篮展厅入口处,主讲教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标志性展项——“辽宁舰”模型,以“解锁百年一‘舰’背后的精神密码”为主题,讲述了“辽宁舰”背后的故事,并以辽宁舰为例,详细阐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强调了在辽宁舰改装、升级优化的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充分发挥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指导,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同学们在感受大国重器独特魅力和其背后蕴藏的精神力量的同时,更深刻理解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书本里枯燥的知识点在此刻变得鲜活起来,“辽宁舰”模型也成为了同学们心中最生动的思政教材。 现场同学纷纷表示,科技馆里的“思政课”场景丰富、内容充实,互动有趣、启发思考,很喜欢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更启发了自身对科技创新的深层认知,激发了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辽宁省科技馆作为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未来将立足丰富的科普教育资源,以构建“科普+思政”融合育人体系为目标,与更多大中小学校长效合作,深入挖掘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做好统筹谋划,着力打造“科技馆里的思政课”活动品牌,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作出科技馆贡献。
  • 抚顺市望花区2024-2025年“科普之冬”活动启动 11月15日,以“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助力农业强省建设——科普助力振兴发展”为主题的抚顺市望花区“科普之冬”活动启动仪式在望花区塔峪镇举行,塔峪镇机关工作人员、各村干部及部分村民参加了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联手抚顺四合堂中医院、何氏眼科抚顺医院、抚顺宏伟口腔开展了“科普之冬——医疗健康进乡村”活动。抚顺四合堂中医院的医疗专家以《冬季健康防线如何巩固》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与骨伤类疾病的基本病因、典型症状及有效预防方法,为村民们筑起冬季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三家医院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在活动现场展开了联合义诊,他们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村民提供专业诊断与健康指导。活动期间,区科协积极行动,发放科普挂图60张,宣传折页100余份,助力科普知识传播。 本次“科普之冬”活动从2024年11月持续至2025年3月,计划开展系列科普活动30余场。活动将全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使活动“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省作协、省科协联合开展文学与科技双向赋能暨文学辽军走进振兴现场文学志愿服务活动 11月21日,由省作协和省科协联合主办的文学与科技双向赋能暨文学辽军走进振兴现场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举办。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海岩,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春霞参加活动。 作为中国作协2024年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重点扶持项目,“文学志愿服务 走进振兴现场”是省作协重点打造的文学活动品牌。 文学辽军志愿服务队首先参观了辽宁省科技创新成果展。通过观览“历史辉煌”“大国重器辽宁造”“牢记嘱托践忠诚”“引领产业促振兴”“赶超跨越展作为”5个主题展览,实地了解了辽宁在陆海空天、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近距离感受辽宁科技创新实力。 随后,文学与科技双向赋能暨文学辽军走进振兴现场(走进省科协)座谈会在省科技馆召开。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文化强国的任务要求、方针原则、理论导向、实践路径,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创作实际,围绕推进文学与科技深度融合、科幻小说IP打造及影视化改编、科技题材故事创作经验、科普图书热点话题、科幻小说与文旅产业关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海岩代表省作协党组向省科协、省科普作家协会及与会作家表示感谢。他表示,省作协和省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建设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今后省作协、省科协还将继续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繁荣科幻科普创作、到科技行业深入生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作家搭建交流平台,努力推出一批既有科技含量又有人文关怀的“辽字号”文学精品。 刘春霞作总结讲话。她表示,本次活动是省科协和省作协共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落实全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省科协愿与省作协一道,共同担当起讲好新时代辽宁故事、科技故事的职责使命,努力提供更多科技资源,助力全省作家创作出更多文学精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徐向南、白小川、银月光华、羽轩W、张颖、王可、大雪满弓刀、马航、邵子岐等省内作家、编辑组成的文学辽军志愿服务队成员参加活动。省科普作家协会部分成员,省作协、省科协机关及省科技馆部分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 2024年大连星海心脏超声新技术研讨会举办 10月26日,2024年大连星海心脏超声新技术研讨会在大连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医学奖励基金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承办,大连市超声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李治安,大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杜玲,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刘志宇参加活动并致辞。 活动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谢明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任卫东教授等14位专家作报告。此次活动紧密围绕心脏超声新技术研究前沿与热点,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囊括了临床与科研、成人与胎儿、经胸与经食管等多个专题方向。 本届研讨会的举办,推动了大连市超声医学人才培养及学科整体能力提升,对我省超声医学的学术发展、知识传播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创新与应用的结合,加强了超声医学领域交流与合作。
  • 辽宁省园艺学会赴凌源建立学会服务站 为充分发挥科协系统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精准服务凌源市本土花卉和中草药产业,搭建省级人才、科技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桥梁纽带,10月29日,在凌源市科协的协调下,辽宁省园艺学会在凌源市宋杖子镇段杖子村辽宁亳药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省级学会服务站。 活动当天,省园艺学会同辽宁亳药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学会服务站合作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省园艺学会表示,将根据企业需求,协调学会各会员单位,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广项目落户凌源,并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专家服务企业,找准科技服务与推进企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切实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凌源市科协表示,希望凌源市的中草药企业能够以此次建站为契机,借助省级学会的人才优势,上下联动、资源流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凌源。 下一步,凌源市科协将继续以省级学会服务站为平台和载体,做好引进高端智力服务创新发展工作,推动人才、科技、项目深入合作对接,更好地为凌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 东港市通过科普“3+1”行动探索服务基层农业企业新路径 为解决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东港市科协与市老科协联手开展科普“3+1”行动,探索服务基层农业企业新路径。该行动通过鼓励市老科技工作者、在职科技工作者和有关专家与农村园区基地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适合东港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市领导和15个园区相关负责人、28名专业技术人员、13名专家代表参加了近日在东港市科协举办的科普“3+1”行动对接会议。 会上,市老科协负责人宣读了《东港市科普“3+1”行动方案》,与会市领导为15个科普“3+1”行动示范基地授牌,合作方签订协议,市老科技工作者、在职技术人员、基地负责人代表分别发言。科技工作者们就相关产业和企业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开展长期合作方向形成了初步共识。 下一步,为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好此项活动,更好地服务东港农业产业发展,东港市科协、市老科协正在研究制定《科普“3+1”行动管理办法》,做好活动的保障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