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 丹东市 “院士科普站”签约仪式举办 2月10日,丹东市第35届“科普之冬”主场活动暨“院士科普站”签约仪式在丹东市心礼种植专业合作社举办。各县(市)区科协主要负责同志,院士科普站负责人,新建院士科普站联系点负责人及全市设施农业生产企业、基地、家庭农场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活动。丹东市科协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并主持会议。 签约仪式上,院士科普站负责人高建华汇报了建站一年多以来工作开展情况,与新建6家“院士科普站”联系点单位签约并授牌。院士科普站进站专家、沈阳农业大学刘兴安博士作题为《现代节能日光温室技术》的专题培训,针对农户在极寒天气中关于日光温室的保温技术需求进行详细讲解,并与现场种植户进行了互动。 院士科普站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进站专家与建站单位在提质增效和推进现代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通过线上形式,组织进站专家为丹东市300余名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培训;深入全市各乡镇村屯,开展各类蓝莓种植及新装备技术应用等培训20余场次,指导农户1000余人。院士科普站建设情况获得了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项目,开展科普活动信息分别被学习强国、丹东日报等媒体平台报道。 院士科普站将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深化科普服务网络体系建设,辐射带动更多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和农户依靠科技创新,助力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丹东市科协供稿 郑雪撰稿)
  • 大连科协百场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 近日,大连市科协向全市科协系统发出了动员令,号召全市科协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学习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科协率先垂范,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担当作为,迅速在全市科技界掀起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热潮。 为推动活动走深走实,市科协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安排,在讲全、讲准上下功夫,在讲细、讲深上下功夫,在讲活、讲实上下功夫,通过提高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各级科协组织针对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场地特征,采取读原文、学重点、聊变化、谈热点等不同的宣讲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等,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基层群众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更加自觉地做到“两个维护”。截至目前,全市科协系统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100余场,覆盖人数超过万人,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为持续推进宣讲活动,市科协在基层组织中选取了部分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较强的科技工作者代表,于近期组建了市科协理论宣讲团。下一步,市科协还将持续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不断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进一步发挥理论宣讲团作用,引导科协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群团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做到一体贯彻、一体落实、一体推进。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共识,激发全市科技界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的政治自觉,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彰显政治引领的“科协担当”。为推动大连市“两先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汇聚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 (大连市科协供稿 陈靓撰稿)
  • “学习气象科学 助力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举办 2月5日,主题为“学习气象科学 助力防灾减灾”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举办。 活动中,6名来自沈阳市的优秀小学生化身小讲解员,依托省科技馆的展品资源,为观众生动地讲解龙卷风、天气预报、看云识天、大气圈层等气象科普知识与气象防灾减灾常识。活动结束后,省气象学会秘书长向学生们颁发了“气象防灾减灾小卫士”聘书。 辽宁省气象学会自开展气象科普服务“双减”工作以来,选派优秀气象科普志愿者入驻中小学及校外培训机构,培养了一批热爱气象科学的“气象防灾减灾小卫士”。“小卫士们”将气象科普知识和讲解技巧结合起来,以孩子的视角进行讲解,激发了同龄人了解气象科学、学习气象科学、使用气象科学的热情。 (辽宁省气象学会供稿 马晓晨、罗聪撰稿)
  • 2023年绿色船舶、新能源动力暨新设备和材料产业发展大连沙龙会举办 2月3日,2023年绿色船舶、新能源动力暨新设备和材料产业发展大连沙龙会在大连举办。本次会议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和上海市国际船舶海工网联合主办,“科创中国”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联盟等承办。来自造船厂、主机厂、船东、工业公司、设备材料制造厂、高校、船级社、银行、贸易商、开发区、服务机构等单位70多位代表出席交流。 中船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连简要分析了中外航运发展对船舶建造、绿色低碳船舶和设备及材料产业的促进和新需求,希望船厂、设备和材料等厂家把握住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全球性趋势背景下带来的新机会和挑战。 主题演讲环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李嘉换、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周云龙、大连船用柴油机有限公司常磊、大连海事大学黄乃宝教授和大连中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昭懿五位专家分别围绕“绿色船舶技术发展应用”“船舶减排技术”“绿色燃料船用主机发展现状介绍与前景展望”“氢能船舶发展的思索及大连海事大学在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绿色船舶专用设备”主题进行演讲。 到会代表纷纷表示,希望双方多发挥平台作用,进一步为行业和企业发展服务。 (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供稿 张楠、陈绍全撰稿)
  •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召开2022年学术年会 2月1日,主题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十四五’规划视域下的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辽宁省图书馆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召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界专家及同仁800余人在线参加会议。会议邀请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馆长郭继军,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共图书馆分会图书馆区域协作专业组委员、广东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陈卫东,分别作题为《数据驱动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评估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应用实践》的学术报告;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姜海,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馆长柴贵民,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祁宁,在会上作题为《“图博结合”跨界联合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研究》《注重民族文化馆藏,搭建特色服务平台——以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图书馆为例》《“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新型空间现状调查及启示》交流发言。学术年会共征集学术论文180余篇,征文作者从智慧图书馆建设、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图书馆新型空间建设及跨界联合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学术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探讨,产生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我省“十四五”期间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文化力量。未来,学会将号召全省图书馆工作者把握时代机遇,在夯实打稳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增强责任意识,担负起时代使命,共同奋斗,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新突破。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供稿 刘莉撰稿)
  • 辽宁省化工学会建立企业学会服务站 1月30日,辽宁省化工学会赴华光高科特种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活动,调研企业技术需求并设立学会服务站。学会特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省科协学会部有关负责同志,省化工学会理事长孙云,公司董事长姜天明参加活动。 孙云理事长介绍了学会的工作职责,以及近期所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姜天明介绍了企业主营产品以及经营情况。彭孝军院士等参会专家围绕公司如何提高技术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为其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学会将围绕企业市场拓展、技术需求、人才举荐三方面做好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做好支撑,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好桥梁,助推企业发展。 (辽宁省化工学会供稿 吴小川撰稿、摄影)
  •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通报表扬 近日,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发《中国图书馆学会关于对2022年相关主题活动组织得力的单位通报表扬的决定》,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位列其中。 2022年,辽宁省图书馆学会高度重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各项工作部署,精心安排、科学组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在2022春节主题活动、4·23 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宣传推广活动、2022 年《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业务能力提升行动等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此外,学会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多形式、多角度的创新阅读活动。2022年全年累计参与各项活动读者8.7万人次,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学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价值使命,在积极服务社会、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公民文化素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23年,学会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标准、更大力度谋划落实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工作成效、展示工作特色、扩大工作影响,努力突出亮点特色,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再创新业绩、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供稿 刘慧敏、刘莉撰稿)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举办SCI写作训练营 1月30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NRR)、Medical Gas Research(MGR)杂志举办了“如何从临床问题中启迪基础研究的思路”SCI写作训练营,并获得了AiBrain技术支持。在线学习人数达2287人次。 本次训练营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曹勇医生,曹医生以脊柱外科疾病为基点,讲解了同步辐射成像技术、基础动物模型实验、新型治疗策略等,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新设想。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干货”满满,收获颇丰,有效拓宽了临床医生对脊柱领域的认知。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供稿 李俊阳撰稿)
  • 数字科普带来全新体验,辽宁省科技馆推出《声音科技馆》科普微栏目 随着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科技馆了解基础科学,接触前沿科技,科技馆也成为了孩子们启迪科学思维的“第二课堂”。辽宁省科技馆深耕数字科普领域,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倾力打造了一座可以“收听”的科技馆——《声音科技馆》,致力于用声音传递科技的力量,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收获新知。 《声音科技馆》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科技,精选科技馆内在学术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展项,利用声音产品的特质,进行专业、丰富、趣味的科普讲解,追求准确、生动、简洁的科普表达,引领听众通过科技馆的展品走进科学世界,拓展科技视野,感悟科学精神。作品紧密围绕展项内容,从身边的科学出发,注重挖掘知识背后的科学思维与精神力量,以现象见本质,将原本枯燥的科学原理娓娓道来,致力打造一场“干货满满”,知识含量满分的听觉盛宴,希望给公众呈现更多样化的科学服务,让场馆科学资源和教育理念能够突破时间、地域、场景的限制,随时随地给公众送去科学的启迪。栏目第一季《了不起的能量》将围绕能源主题,精选蛟龙号、核连锁反应、碳足迹、波浪能等10个精品展项,对10个核心知识点展开科普讲述,帮助公众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激发兴趣。 未来,《声音科技馆》将持续精选代表性展品进行精彩的音频呈现,不拘于一座馆,不拘于展品的形式,将更多优质的科普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创作,呈现给公众。并将作为流动的知识载体走进更多学校、社区、农村中学科技馆,偏远山区等,将科学之声传递得更广更远更深入,助力双减政策、乡村振兴以及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从科普领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科普是使命,更是情怀。近年来,辽宁省科技馆致力于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着眼于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推出《声音科技馆》《奇妙科技馆》《逐梦星辰大海》《薪火——致敬科学家精神》《球球说》等系列原创优质科普作品,持续开展引领性、创新性、精准性的数字科普服务,传递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增进公众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实现“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助力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厚植科技人才沃土,涵养创新精神品质。 (辽宁省科技馆供稿)
  • “科技冬奥”主题展览全国巡展亮相辽宁省科学技术馆 1月18日,“冬梦飞扬——科技冬奥”主题展览全国巡展在辽宁省科技馆正式开放。展览通过“看+玩+学”的形式,向公众普及冰雪运动科普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中国冰雪运动文化。 展览由中国科技馆发起,在北京冬奥组委指导下,联合首都体育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策划。展览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雪运动项目与科技成果应用,展现冰雪运动和冬奥历史,解读冰雪运动科学原理,展示科技创新助力北京办奥,展望冬奥赛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分为“冬奥之约”“冰雪之魅”“运动之秘”“科技之力”“未来之城”五个主题区,借助5G、4K、VR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可参与、可互动、可体验的冬奥冰雪世界。 省科技馆依托展览推出了“我是冬奥体验官”特别活动,带领观众以体验官的视角,沉浸式体验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冰壶对战等冬奥项目,通过深度畅玩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了解赛事规则、掌握冰雪运动中蕴含的科学知识。 展览还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技冬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整合展品、科学实验、手工材料包等资源,通过“‘雪如意’的奥秘”“神秘的火炬”等趣味环节,揭秘冬奥背后的科技,传播奥运文化,激发公众科技创新活力。 (辽宁省科技馆供稿 马鹤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