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5款违规移动应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国家标准要求,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5款移动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   1、未声明App运营者的基本情况、未声明隐私政策时效。涉及7款App:   《快闪壁纸》(版本1.0.5,应用宝)、《小月日记》(版本1.5.2,vivo应用商店)、《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版本1.5,华为应用商店)、《搞笑内涵》(版本1.3.0,应用宝)、《指尖微小说》(版本1.0.6,vivo应用商店)、《小铁马》(版本3.6.11 ,小米应用商店)、《日语翻译》(版本1.4.7,豌豆荚)。   2、隐私政策未逐一列出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涉及5款App:   《日上锦囊》(版本23.11.7,应用宝)、《紫鸾》(版本2.2.0,应用宝)、《伊顺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版本4.4.6,小米应用商店)、《小铁马》(版本3.6.11 ,小米应用商店)、《科瑞泰Q医》(版本5.0.5,vivo应用商店)。   3、App客户端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未经过用户同意,未做匿名化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未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涉及6款App:   《日上锦囊》(版本23.11.7,应用宝)、《紫鸾》(版本2.2.0,应用宝)、《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版本1.5,华为应用商店)、《装扮魔法少女》(版本1.0.0.4,小米应用商店)、《鸿飞达司机》(版本1.0.26,vivo应用商店)、《小铁马》(版本3.6.11 ,小米应用商店)。   4、App在征得用户同意前开始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涉及1款App:   《鸿飞达司机》(版本1.0.26,vivo应用商店)。   5、App未提供有效的更正、删除个人信息及注销用户账号功能,或为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或注销用户账号设置不必要或不合理条件;无法通过在线操作方式及时响应个人信息查询、更正、删除请求的,完成核查和处理承诺时限超过15个工作日。涉及2款App:   《搞笑内涵》(版本1.3.0,应用宝)、《日语翻译》(版本1.4.7,豌豆荚)。   6、App未建立并公布个人信息安全投诉、举报渠道,或未在承诺时限内受理并处理;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建立便捷的个人行使权利的申请受理和处理机制。涉及4款App:   《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版本1.5,华为应用商店)、《搞笑内涵》(版本1.3.0,应用宝)、《伊顺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版本4.4.6,小米应用商店)、《日语翻译》(版本1.4.7,豌豆荚)。   7、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未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撤回同意收集个人信息的途径、方式,未在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中予以明确。涉及6款App:   《日上锦囊》(版本23.11.7,应用宝)、《小月日记》(版本1.5.2,vivo应用商店)、《伊顺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版本4.4.6,小米应用商店)、《装扮魔法少女》(版本1.0.0.4,小米应用商店)、《帮车宝》(版本5.1.10,vivo应用商店)、《日语翻译》(版本1.4.7,豌豆荚)。   8、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未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涉及2款App:   《伊顺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版本4.4.6,小米应用商店)、《小铁马》(版本3.6.11 ,小米应用商店)。   9、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未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涉及7款App:   《日上锦囊》(版本23.11.7,应用宝)、《小月日记》(版本1.5.2,vivo应用商店)、《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版本1.5,华为应用商店)、《伊顺智运网络货运平台》(版本4.4.6,小米应用商店)、《小铁马》(版本3.6.11 ,小米应用商店)、《小牛快跑司机端》(版本6.00.5.0002,vivo应用商店)、《帮车宝》(版本5.1.10,vivo应用商店)。   10、收集个人信息的频度等超出业务功能需要。涉及1款App:   《科瑞泰Q医》(版本5.0.5,vivo应用商店)。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醒广大手机用户谨慎下载使用以上违规移动App,认真阅读其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说明,不随意开放和同意不必要的隐私权限,不随意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定期维护和清理相关数据,避免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记者张建新) 来源:新华网
  • 短视频月活跃用户数达9.89亿       日前,第三方研究机构QuestMobile发布了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半年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线上娱乐需求旺盛,多数场景均保持增长态势,短视频、手机游戏、在线视频为用户时长主要集中的数字娱乐领域。其中,短视频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9.89亿。此外,截至6月,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35亿,同比增长1.8%,上半年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一线城市,一线用户占比增加至9.3%。   微短剧成为用户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微短剧内容用户渗透率超六成,其中近三成用户为深度观看用户。抖音与快手平台微短剧内容触达用户规模分别达4.74亿、2.59亿。在抖音、快手平台,男性用户占比分别同比下降3.6%、3.4%,女性用户占比分别达到52.8%、48%。24岁以下用户是抖音、快手平台占比最多的用户群体,分别达到22.7%和23.3%。抖音平台中,来自三线城市的用户占比最多,达25.8%,快手平台则以二线城市用户为主,占比达到23.5%。   短视频平台微短剧持续火爆。QuestMobile统计显示,各大平台微短剧热门内容元素较为类似,霸道总裁、重生、亲情、萌娃等元素被高频提及,短剧也是此前网络“爽文”的可视化表现。《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373.9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可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占比达39.9%,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短视频微短剧治理持续推进,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启动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针对微短剧创作生产、内容审核等环节,国家有关部门也先后出台了相应文件,持续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   这份报告认为,AIGC行业迅速增长,成为互联网大盘增长不可忽视的一环。数据显示,2024年6月,AIGC 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6170万,同比增长653.3%。短视频行业流量集中,AI创作功能升级会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泽亮) 来源:人民邮电报
  • 我国生成式AI服务大模型超180个       7月31日,以“打造安全大模型,引领安全行业革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ISC.AI 2024)在京开幕。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在会上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80多个,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64亿。   “当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ISC名誉主席邬贺铨表示,大模型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安全领域也在不断进步,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护策略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化环境。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也是保障的有利手段,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提升保障能力。   “AI+安全”将进一步激发更多网络安全防护新需求,催生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将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推动安全产品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促进供需两端有效对接,强化新型工业化保障能力。此外,在积极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持续开展筑网系列实网攻防演练的同时,加强网络协同,构建产业生态。   聚焦AI带来的安全新机遇,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用AI重塑安全的本质是让安全做到“自动驾驶”,360集团将为购买360标准产品的用户免费提供大模型标准能力,实现大模型普惠和安全行业新质生产力变革。“让人人都能获得大模型带来的技术红利,实现安全行业新质生产力变革。”周鸿祎认为,作为大模型的重要场景,2024年安全行业将迎来新革命,要“以模制模”重塑安全,打造安全大模型是安全迈向“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也是成功之路。据悉,360安全大模型由攻击检测、运营处置、追踪溯源、知识管理、数据保护、代码安全等六大专家子模型组成。目前360全线安全产品已集成安全大模型能力,还实现了对全网安全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本地安全大脑在封闭网络下也能使用全网知识的重大突破。(记者 苏德悦) 来源:人民邮电报
  • 2024首届人工智能先进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大会举行       7月29日,2024首届人工智能先进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大会在四川绵阳举行。会上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个,主要集中于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智慧交通、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签约总金额100.43亿元。   这批签约项目中,电子元器件及智能机器人关键零件制造项目拟选址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将新建两条电子元器件设备和模具生产线及一条智能机器人关键零件制造生产线;绵阳科技城新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约“人工智能+”合作项目,将基于华为昇腾全栈基础软硬件建设推理一体化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交通等行业场景的示范应用。   作为本次大会主题活动之一,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展已于7月26日开展。150家国内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及绵阳当地企业、科研院所参展,人形机器人、智能控制无人系统、AI大模型互动虚拟产品等300多件展品亮相,涵盖先进技术、终端消费、行业应用、成果转化等领域。   当前,绵阳正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绵阳出台了《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围绕科技攻关、产业发展、生态构建三个维度,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刘侠 记者滕继濮 实习生吴晓静) 来源:科技日报
  • 新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管理实施办法出台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和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形成《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新版《规范条件》和《实施办法》将有力促进企业强化自律、规范经营、加大创新投入、尊重知识产权,引导企业间良性互动,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进而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7月31日,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高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基本要求方面,《规范条件》提出,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设立,符合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且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业务时间不少于3年;具有固定的研发和生产场所,并与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相适应;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有良好的履约能力,依法纳税,近3年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无重大质量、生产安全等事故,无不正当竞争行为;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且近3年内未出现侵权行为;财务状况良好,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并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近3年,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不小于3000万元;本体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不小于5000万元;集成应用企业营业收入年均不小于1亿元。   在技术能力和生产条件方面,《规范条件》提出,上年度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近3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上年度营业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近3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4%;上年度营业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近3年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单独设立研发团队或部门,具备产品(含软硬件)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开发相应产品;建有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部署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相应的工业软件和网络,能够实现规范化的工艺生产流程。   “相比2016年印发的《规范条件》和2017年印发的《实施办法》,新版文件有三大亮点。”高超解读道,一是适用范围更宽,在原有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企业的基础上,将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纳入范畴,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二是管理更加科学,增加了关于获评规范企业有效期限的规定,并明确了其复核延长要求,还增加了对于整改企业上报材料须经工信部复核确认的规定。同时也适当简化了部分流程,包括将现场检查频次延长为每三年一次,将部分原先需要企业重新申请的情况调整为可进行变更申请等。三是导向优化升级,进一步细化了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研发部门和团队能力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生产条件、质量管理、检测手段、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细节要求,也新增了对企业需要具备向用户提供现场或远程部署、运维、升级等服务的能力要求。   根据公告要求,《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鼓励企业按照规范条件自愿申请规范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实行公告管理。(记者 崔 爽) 来源:科技日报
  • 适合量子技术应用的特种光纤问世       英国巴斯大学物理学家开发出新一代特种光纤,以应对未来量子计算时代出现的数据传输挑战。该成果有望推动大规模量子网络的扩展。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应用物理快报·量子》上。   量子技术备受期待之处,在于它能以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使人们解决复杂的逻辑问题、开发新药,同时,量子技术还能通过提供牢不可破的加密技术,为人们带来更安全的通信。然而,由于光纤的实心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传输信息的有线网络,并不适合未来的量子通信。   传统光纤传输的光的波长,由石英玻璃的损耗决定。这些波长与光量子技术所需的单光子源、量子比特和有源光学元件的工作波长不兼容。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开发出相应的支持设备,才能保证其在未来量子网络中发挥作用。   此次,巴斯大学研究人员从光纤技术的角度分析了量子互联网的相关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实现稳健、大规模量子网络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包括用于长距离通信的光纤和允许量子中继器的特种光纤。新制造的特种光纤与标准电信光纤不同,其具有微结构芯,由沿光纤整个长度分布的复杂气穴图案组成。这些图案使人们可操纵光纤内部光的特性,创建纠缠光子对,改变光子的颜色,甚至捕获光纤内部的单个原子。   研究团队介绍说,特种光纤通过充当纠缠单光子源、量子波长转换器、低损耗开关或量子存储器容器,能在节点本身实现量子计算。同时,特种光纤可直接集成到网络中,极大延长了可运行距离。   新型光纤还能生成更多奇特的光量子态,应用于量子计算、精密传感和信息加密,这也为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记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从庞大到精巧 让AI大模型更接地气       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海量的训练数据量著称,需要由数千块AI芯片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支撑其运算。相关数据显示,在10天内训练1000亿参数规模、1PB训练数据集,约需1.08万个英伟达A100GPU。这一数字揭示了AI大模型背后巨大的经济成本。   近日,AI初创企业Anthropic的CEO兼总裁达里奥·阿莫代(Dario Amodei)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开发的AI模型训练成本高达10亿美元,他预计,AI模型的训练成本在2027年之前提升到100亿美元,甚至是100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轻量化大模型的概念应运而生,对大模型进行量化、剪枝等压缩操作,已成为模型部署过程中常用的策略。这些技术旨在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减少存储需求,从而加快模型推理速度,降低运行成本,并使其更易于在边缘设备或资源受限的环境中部署。这一理念不仅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为AI技术的普及和落地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知识蒸馏技术助力降低算力成本。近日,谷歌DeepMind开源了Gemma 2,这是其小型语言模型系列的下一代产品。谷歌团队在Gemma 2的架构上进行了多项改进,特别是引入了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简称KD)技术。这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主要用于模型压缩和迁移学习,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大型模型(即“教师模型”)的知识传递给小型模型(即“学生模型”),以提高小型模型的性能。这种技术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减少了模型的计算资源需求,使得Gemma 2不仅在同类规模的模型中表现出众,甚至能与两倍于其大小的模型性能相媲美。   Gemma 2的发布,无疑延续了近年来小型、开源语言模型家族蓬勃发展的行业趋势。微软的Phi和Meta的Llama等模型,同样通过引入创新的架构改进(如GQA等)以及利用高质量的训练数据,实现了远超传统小型模型的卓越性能。这一系列模型的涌现,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为了满足更广泛应用场景的需求。通过软硬件协同、算法优化和模型压缩等多种手段,大模型正逐步实现更高效、更经济、更亲民的目标,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创新模型量化方法,让大模型“瘦身”90%。此前,清华大学和哈工大的一项联合研究提出了大模型1bit极限压缩框架OneBit,包括全新的1bit线性层结构、基于量化感知知识蒸馏的深度迁移学习等。1bit量化模型在计算上具有优势,参数的纯二进制表示,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还能降低矩阵乘法对硬件的要求。该架构首次实现大模型权重压缩超越90%并保留大部分(83%)能力,对于实现大模型在PC端甚至智能手机上的部署意义非凡。   轻量化大模型在端侧AI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它降低了边缘计算的成本门槛,使更多应用程序和用户能够使用大模型进行推理计算,从而推动了AI向端侧场景的落地。小米集团NLP首席科学家王斌此前指出,大模型将逐渐演进为小模型,并在本地部署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满足差异化的应用需求。   轻量化大模型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它解决了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痛点问题。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虽然性能强大,但往往因为计算复杂度高、存储需求大而无法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高效运行。而轻量化大模型则通过减少模型的参数数量和降低复杂度,降低了对硬件资源的要求,使得AI技术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移动设备、边缘计算和实时应用等场景。       (记者 吴双) 来源:人民邮电报
  • 给现代农业插上数字翅膀       当下,科技正成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相比依靠经验的传统农业生产,如今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让农民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更加精准可控。在此背景下,“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相关新职业应运而生。   新需求诞生新职业。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数字化、智慧化成为发展新趋势,对于农业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在充分掌握农业生产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种植、养殖等生产作业环节,提供更加智慧化的解决方案,推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职业前景广阔。从提升生产效率的角度上说,越来越多的农业从业者更加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为产业赋能。同时,作为新职业的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其工作标准和培训路径不断完善,职业认定和评价稳步推进,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在持续拓宽。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既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更要求他们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以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如今,以“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为代表的“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为农业插上了数字的翅膀,也让更多农民享受到农业数字化带来的便利。(窦 皓) 来源:人民日报
  • 提升现代化水平 打造自主可控的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其安全性和竞争力,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仅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调整、大重构的现实选择,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因素   抗冲击性。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在遭遇外部冲击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产业链供应链能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而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抗冲击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以及产业集群的先进程度。   成长性。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贯通有利于增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并推动其纵向深化。主体企业尤其是高端智能制造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多元化发展。   根植性。产业根植性的强弱取决于产业关键要素投入的稳定性和可替代性。根植性越强的产业越不容易因外部市场竞争和冲击遭受破坏,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也能表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   经济性。要素成本是影响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基础性因素。一是生产要素成本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二是生产要素成本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三是生产要素成本关系产业链运行风险。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动力机制   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是现代化的根本。产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产业基础影响和决定着产业发展质量,是保障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能力。现阶段,中国产业基础能力仍相对薄弱,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较高。因此,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夯实产业基础能力能够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动力之源。   强化产业链创新发展是现代化的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引擎。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建设安全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强化产业链创新发展不仅能推动相关产业变革,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释放产业潜力,助力建设自主可控和先进高效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体系,还能推动中国制造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增强自身抗冲击能力。   加快数字化低碳转型是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数字化低碳转型能够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助于建设更加完善、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次,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普及,能够推动中国制造业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模式,转为低排放、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模式。最后,数字化低碳转型还能够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   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是现代化的关键。产业链控制能力越强,其韧性就越大,现代化水平就越高。因此,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是提高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有效增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完善产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必然要求;而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是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基础。   政策支持与合理布局是现代化的保障。产业区域布局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空间投影,反过来也会直接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合理的区域布局是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坚实保障。因此,应协调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获取可持续性竞争力,同时推动产业在区域间合理布局。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第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提高协同发展能力。一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高效配置科创力量和研发资源,加强跨领域、跨学科交流合作,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同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精益求精的意识,破解高素质人才匮乏难题,补齐工业“四基”短板,为产业提质增效打好基础。二是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强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并建立平台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技术转移和经验借鉴,缩短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同时,清理制约人才、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建立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   第二,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一是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擎,夯实研发创新体系之基。将产业集群与区域特色相结合,打造服务于地方产业且适配度较高的技术研发机构,构建区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同时,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引导其与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对接,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二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为应对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的隐患,既要面向全球广纳贤才,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行长期技术攻关,以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也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各主体间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耦合。   第三,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构建绿色生态体系。一是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生态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办公、生产、运输、服务等全流程的绿色化,并制定监测数据的采集流程和使用规范,确保绿色价值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建设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示范区,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发展经验。二是以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生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产业综合运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碳排放精细化管理。以数字化促进绿色化,加强生态产业数字应用的创新探索,促进资源最优利用与高效分配,实现1+1>2的整体效益,进而推动绿色生态体系建设。   第四,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增强产业控制能力。一是坚持激励赋能,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链主企业。规范链主企业遴选标准,为链主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平台等要素支持,激励其在产业生态聚合、链条价值提升、产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链主企业应主动承担延链、补链、强链等责任,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并通过资源共享、产业配套和技术支持,带动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二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规范链主企业的市场行为。构建链主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链主企业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实效,考察其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预防链主企业在所属行业中的过度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第五,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时,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实力和潜力,认清发展短板和改进方向。同时,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在产业链中的示范效应,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借鉴。二是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既表彰奖励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配套能力强、细分领域技术领先的“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也鼓励扎根于单一领域且在该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以此形成良性产业生态,更好发挥各自优势。   第六,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一是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国内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立足区位优势、禀赋条件、竞争优势等,制定区域制造业发展规划,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竞合关系,实现区域间制造业错位协同发展,避免制造业同质化竞争。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启动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打造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积极延伸产业链后端。二是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形成双向开放的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强制造业企业跨国合作,部署一批强化多边经贸合作的重大项目;持续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吸引优质外商来华投资,借助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黄庆华 潘皖 杨碧霄 刘倩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经济参考报
  • 让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释放更多活力       近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到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由79.4%提高至92.3%,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左右增长至50%以上。   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决定》作出的上述部署,是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报告(2021)》显示,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9.6万件,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七席。民营企业已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更是科技创新与实践的重要主体。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本身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一些后起之秀也是通过提高相关产品科技含量,成功在市场站稳脚跟。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结果,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导向使然。《决定》提出“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出积极信号,将引导民营企业更加注重研发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并最终反哺市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实际上,在《决定》提出相关方针政策之前,我国已有一批民营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参与到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中。今年6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此次飞行试验所用火箭,是目前我国验证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的标杆产品,其所使用的3台推力70吨级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由我国民营企业研制。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关键构成,航天领域“国家队”邀请民营企业参与高精尖技术研发,并将一部分关键配套交予民营企业承担,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意味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将越来越宽,在多条科技前沿赛道上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普通人认知中“高大上”的航天事业已经有了民营企业的身影,民营企业参与其他高精尖技术合作,乃至由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也将逐步成为现实。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对产业发展形势有着敏锐的感知。民营企业参与、牵头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也是为我国科技力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将充实并助力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力量,并凭借其更为灵活多变的市场化思维等优势,为我国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提供更多机遇和可能。   从全球角度看,在当前事关发展的许多领域,世界各国之间比拼的是“入局速度”。在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中,民营企业的参与作为有益补充,将助力提升技术实践落地的速度,为国家发展赢得更多主动权。   (作者:陈城)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