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新能源汽车强势重塑市场格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的引领者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产业链不断创新突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巩固自身优势,同时也在不断磁吸全球工业资源,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在中国汽车市场新车快速涌现的表象之下,重磅新车代表的产业方向和趋势尤为值得关注。   新车“扎堆” “硬核”技术是看点   传统的暑期淡季刚过,8月的车市就迎来了一波新车型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8月将有超15款新车陆续上市,新能源汽车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其中包括市场期待已久的享界S9、2025款海豹和海豹07 DM-i、小鹏MONA M03等重磅车型。   8月6日,在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鸿蒙智行首款豪华旗舰轿车享界S9正式发布。早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享界S9凭借“寰宇美学”仅是惊鸿一瞥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次亮出真容的享界S9更是气场全开:“OneBox”设计实现大空间、高效率和高颜值的平衡,首发轿车后排零重力座椅、首发轿车车规级投影巨幕、搭载D级轿车专属途灵平台、首发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等全栈华为科技,从设计美学、空间、驾乘、智能和安全等方面,对豪华旗舰轿车进行全新诠释。而仅为39.98万至44.98万元的售价低于此前市场预测,对标迈巴赫甚至比迈巴赫更智能的产品,价格却只有迈巴赫的十分之一,无疑在高端市场很有竞争力,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官方数据显示,享界S9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2500辆。   8月8日正式上市的比亚迪海豹07 DM-i和2025款海豹也有诸多硬核技术加持。其中,海豹07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实现同级产品油耗、续航等方面的新突破,而2025款海豹是搭载e平台3.0 Evo的首款轿车,具备800V高压系统,充电效率全面提升。领克首款纯电车型Z10也有望于8月上市,据称其最大的看点是配备AMD S2000芯片,该芯片算力是高通骁龙8295的1.8倍。同样于8月上市的东风汽车旗下奕派eπ007增程版则号称搭载了东风马赫超级增程系统,综合续航可达1200公里。   8月压轴的新车将齐聚月底开幕的第二十七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其中与享界S9同属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新M7 Pro备受瞩目。据透露,问界新M7 Pro标配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能实现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同时,问界新M7 Pro升级HUAWEI ADS基础版,拥有超越行业水平的主动安全、泊车、高速和城区快速路智驾能力,以及领先的智慧泊车、智能安全能力。   资源“ALL IN” 新能源车“集大成”   梳理这些重磅新车,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不仅在集聚全球汽车工业资源,还在不断跨界整合更多领域的优势资源,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中的集大成者。   “此次与华为携手,我们更是以核心战略、第一优先战略的高度,集聚了北汽整车研发生产、零部件、服务贸易等全产业链所有优势资源,ALL IN享界S9。”在8月6日的鸿蒙智行享界S9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现场,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的这番话引起了全场掌声。   据张建勇介绍,北汽为享界量身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工厂,整体综合自动化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部分关键工序实现了100%的自动化。根据规划,享界超级工厂一期规划产能为12万辆,后续可扩展至30万辆,实现1分钟下线一辆车。此外,享界超级工厂还拥有全球领先的ADS智能驾驶标定系统,并在已有的豪华品控标准基础上,引入了行业领先的“全时质量监测感应系统”,确保每辆车都有专属档案,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不仅有着20年、超过500万辆高端豪车造车经验的北汽拿出了全产业链所有优势资源,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华为在这次合作中也倾注了在汽车领域的顶级技术能力。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介绍,以智驾技术为例,享界S9作为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首发车型,全系标配192线激光雷达,并率先应用端到端全新架构;业界首发车位到车位智驾功能,打通停车场到公开道路,公开道路到园区,园区地面到地下,真正实现全场景贯通,而且驾控体验更加类人。此外,享界S9泊车代驾正式商用,到达目的地后,人可下车即走,车辆自主泊入,解决停车找位难、费时间等痛点,更加便捷安全。   张建勇还透露,在享界S9的研制过程中,北汽高端智造能力与华为数字科技实现了深度融合。事实上,“ALL IN”的不止北汽与华为,聚力其间的还有全球顶尖的动力电池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此番为享界S9提供动力电池的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亲临发布会现场,并分享了宁德时代为享界S9打造的业界最薄800V、100kWh的安全电池,CLTC综合续航里程最大可达816公里,配合800V高压快充平台,5分钟可增加200公里续航。   “华为的强项是‘数’,北汽是‘理’,宁德时代是‘化’。三家结合,就叫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毓群如此形象地形容三大头部企业的“强强联手”。   如果说这是现今中国汽车工业资源的“顶配”,那么全球汽车工业的顶尖资源也凝结在享界S9。据余承东介绍,享界S9经过大师级底盘调校,而首搭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也是和德国供应商共同研发。在这套防碰撞系统中,前向AEB支持车道外斜穿行人车辆识别,新增路面自适应AEB,提前预判精准刹停;首发增强自动紧急转向eAES系统,从仅刹停或仅换道,变成边刹车边换道,应对复杂路况更灵活;防误踩加速踏板,三层防护机制,让驾驶安全达到新高度。   “ALL IN”的不仅有汽车工业资源,享界S9还跨界整合了更多领域的资源:携手“香水界奥斯卡”FIFI奖得主Nathalie Feisthauer,甄选阿尔卑斯山脚地中海边的千叶玫瑰等作为原材料,专属定制三款大师高定系列香氛,给驾乘者带来顶流感官体验;汽车音响也是出自国际大师之手,25单元专业级音响,2080W总功率的全新华为悦彰音响卓越系列,让驾乘者随享殿堂级歌剧院体验。   “团战”高端 豪车格局生变   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的是,燃油车时代,豪车市场基本被国外车企牢牢占据,大部分自主品牌只能在中低端市场互抢“蛋糕”,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品牌开始借助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向高端市场发起了集体攻势。   自去年上海车展比亚迪仰望U8引发轰动,“中式豪车”不断强势闯入高端市场,达到了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无法企及的高度:比亚迪仰望U8上市132天销量即达5000辆,创下了中国百万级SUV车型销量最快达成纪录;问界M9上市7个多月大定量12万辆,成为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冠军。   “双9旗舰,巅峰相见。”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信心十足,享界S9是鸿蒙智行首款豪华旗舰轿车,与问界M9共同组成双9旗舰,享界S9全方位重塑豪华体验,新车发布即上市,上市即上量,上量即海量。   业内人士分析,与其他豪车重点关注驾驶者的体验不同,享界S9最大的优势是后排乘客的舒适体验:后排零重力座椅、后排专属秘书屏、首发复刻影院观影体验的轿车车规级投影巨幕,并具有晕车舒缓模式等。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也“现身说法”:在享界S9后排可以睡得非常好,而以前乘坐迈巴赫,就算再困也没办法睡着。余承东还直言,享界S9在空间效率、风阻系数、零百加速、续航、能耗等方面都超越传统豪车。享界S9品牌挚友、演员高叶还分享了享界S9独创的一键隐私模式,不仅有可以遮挡视线的电动帘,后排乘客说话的声音也可以被“处理”成前排无法听清楚的形式,以保护后排乘客的隐私。   尽管享界S9在性能、设计、智能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冲击豪车市场的优势和实力,但也有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其市场前景的担忧。无论是问界M9还是仰望U8,此前能在豪车市场“撕开一道口子”的新能源车型都是SUV,而享界S9主攻的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仍牢牢被BBA掌控。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L这三款车在中大型轿车销量排名中稳居前列,近一年的销量都在10万辆以上。   张建勇也在发布会上提到,据市场统计,2023年中国行政豪华汽车市场的自主渗透率仅为8.3%,这意味着每100辆行政豪华车里,只有8辆是国产自主品牌。   究其原因,轿车用户对车辆品牌的要求远远高于SUV用户,这也是BBA之所以长盛不衰的核心所在。不过,正是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形成的强大市场牵引力推动下,以及消费者认知的逐步成熟与转变,传统燃油车时代形成的汽车市场格局和品牌阶层正在被打破。今年上半年,在堪称巨幅的降价之下,传统豪车品牌并没有得到想见的销量增长,反而有所下滑:宝马集团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全球共交付121.33万辆新车,同比下降0.1%;梅赛德斯-奔驰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车总销量为116.86万辆,同比减少6%。   此番享界S9加入自主品牌冲击豪车市场“团战”,并将目标对准了中大型轿车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科技领军企业华为的深度赋能、北汽多年的豪车制造经验与强大的高端智造能力、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优势,将成为其坚实的支撑和强大的底气。汽车市场格局的根本改变或指日可待。(记者 吴蔚) 来源:经济参考报
  • 大脑神经元能在梦中继续演练       在睡眠期间,一些休憩的大脑神经元不仅会重播,甚至还会演练。这一发现是美国莱斯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团队在一项关于睡眠和学习的研究中提出的见解。据近期《自然》杂志、美国莱斯大学官网消息称,科学家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研究大脑的单个神经元。   有过备考经验的人几乎都知道“睡前复习、事半功倍”。这是因为睡眠有助于将新体验变为稳定记忆。多年前的研究就曾发现,如果动物在休息前探索新环境,那么它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会以重现动物探索过程中轨迹的方式放电,海马体中许多特殊神经元的空间表征,在睡眠期间也是稳定的。   但休憩中的大脑能力仅限于此吗?科学家此次追踪了“尖波涟漪”,这是一种在巩固新记忆中发挥作用的神经元激活模式,它可以标记新体验的哪些部分会被存储为记忆。   幸运的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这些单个神经元如何在休憩期间保持稳定的空间表征。他们通过测量小睡后(不是一段时间清醒或睡眠不足后)的记忆测试表现,展示了所谓的“演练”。   科学家先是训练小鼠在跑道上来回奔跑,跑道两端都有“奖励”。他们观察了动物海马体中单个神经元在此过程中如何“放电”。通过计算来回多圈的平均放电率,能够估计神经元的位置场,或特定神经元最“关心”的环境区域。   科学家们用到了一种统计机器学习方法,其可以利用神经元绘制动物梦到的位置的估计值。接下来,再使用这些梦到的位置,估计数据集中每个神经元的空间调谐过程。听起来很复杂,但这个方法可以证实,对大多数神经元来说,在体验新环境期间形成的空间表征,在体验后的几个小时内都是稳定的。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神经元在睡眠期间所做的事情可不仅仅是稳定体验记忆——当科学家第二次将动物放回到环境中时,神经元的变化确实反映了动物在睡眠时学到的东西,甚至就好像第二次接触空间,实际上发生在动物睡觉时,真实的“第二次”则变成了“重演”。   以往,几乎所有的可塑性研究(允许神经元重新连接和形成新表征的机制),都是关注动物清醒期间、刺激出现时发生的情况。现在,人们观察到的是在睡眠期间没有相关刺激时的神奇变化。这一观察,构成了对睡眠期间发生的神经可塑性的直接证据。(记者 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 三部门:用5G等技术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系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快研制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鼓励企业利用5G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为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方案》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及5方面保障措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面向企业、项目、产品“三位一体”的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技术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要加快产品能效标准更新升级。加快研制电动汽车充电桩、第五代移动通信(5G)基站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将高压电机、服务器等产品纳入能效标识管理,研究出台数据中心能效标识实施细则。   《方案》明确,要加强重点产品和设备循环利用标准研制。制定汽车、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回收拆解标准,研究制定农用机械零部件回收利用相关标准。   《方案》强调,要加强计量对碳排放核算的支撑保障。充分发挥国家能耗在线监测系统作用,鼓励企业利用第五代移动通信、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能源和碳排放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按照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需求,探索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量实测验证平台。(记者 林婧 实习记者 李瑞璐) 来源:人民邮电报
  • 推进大模型赋能网络安全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京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达180多个,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64亿。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并为数字安全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利用大模型重塑安全体系,护航数字经济稳健发展。   新变革催生新需求   当前,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大模型已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表示,人工智能以激进式的科技创新,全面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生活赋能;以颠覆式的应用创新,全面推进新一轮的社会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基础模型的突破展示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激发出科技、经济、社会等全方位的深刻变化,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分析,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智能正从以原始创新为特征的研发带动阶段进入以应用创新为特征的赋能实体经济阶段,由科技前沿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望推动超大规模定制化、柔性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变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介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基础越发坚实、能力越发完善、融合越发深入等趋势。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体系,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探索,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人工智能改造,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0%,生产效率提升35%。同时,人工智能也在加速政务、金融、能源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认为,大模型将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并重塑所有行业、产品。大模型能力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基础能力更多体现在个人使用上,如办公、教育、学习、语言处理、图形生成、短视频生成等;在企业层面,大模型的业务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情报分析、业务决策等;大模型还能与自动驾驶、机器人相结合,与传统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制药等相结合。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安全和风险挑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网络安全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由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安全问题已成为现实,安全行业将迅速迈进人工智能驱动的新时代。然而,大模型安全研究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安全研究还是安全产业,都必须紧跟科技进步和应用创新,才能服务保障好发展。”吴世忠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大模型在企业运营中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安全领域也在不断进步,需要探索新的防护策略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化环境。   拓展网络安全产业空间   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认为,要把防控网络安全风险放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重要位置。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发展各环节,针对不同对象特点设计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同步运行。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也是保障安全的有力手段。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结合起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邬贺铨说。   周鸿祎表示,面对愈加复杂的传统安全问题和大模型带来的新安全问题,必须用人工智能重塑安全,“以模治模”,用安全大模型解决新老安全问题。安全大模型要与安全业务深度融合,模型不是产品,而是能力,能力要结合场景,进一步产品化才能发挥价值。打造安全大模型是数字安全迈向“自动驾驶”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安全”将进一步激发更多网络安全防护新需求,催生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拓展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新空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表示,要积极防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持续开展实网攻防演练,增强网络安全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据介绍,工信部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聚焦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发展需要,着力发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技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发展。重点突破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识别、安全分析等关键技术,推动安全产品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创新网络安全保险服务。   “要加快安全技术创新,提升整体防护能力。”黄澄清表示,要明确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约束是为了发展,没有约束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互联网行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应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安全领域的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   “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安全企业应构建体系化的安全运营服务框架,为各行业提供安全能力,帮助构建和维护安全防护体系。”邬贺铨说。   夯实网络空间发展底座   据统计,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2200亿元,上市企业达28家,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网络安全领域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突破模式创新,积极发展云化、智能化产品服务,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金融服务融合创新。   隋静透露,工信部将加强需求牵引,提升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动能。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数字化新场景为牵引,以落实电信和互联网等行业安全管理要求为基础,以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产业供给水平,促进供需两端有效对接。   “要加快构建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生态。”王京涛认为,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完备的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将网络安全所需的人才、科技、产业、资本贯通起来,形成互相促进、互为支撑的良性生态。   隋静表示,要加强网络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网络安全共同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网络安全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鸿雁认为,有能力的民营企业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主动牵头或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依托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展基础理论创新、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周鸿祎介绍,目前360全线安全产品已集成安全大模型能力,并对所有购买360标准产品的用户免费提供大模型标准能力。   “数字安全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技术为本,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构建跨领域、多层次的数字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体系,更好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发展,不断夯实网络空间健康发展的底座。”任贤良说。(记者 黄 鑫) 来源:经济日报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东北篇|制造变“智造”:数智赋能黑龙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生产组织智能化、在制品跟踪网络化、机器人作业自动化……走进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的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感”扑面而来。   2024年上半年,东轻“数智化圆锭加工园区”正式落成。在这条由苏联援建的铝合金中小直径圆锭生产线上,机器人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全自动的定位和抓取,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上料填装等全套流程。“改造前,这条生产线各道工序均需人工参与,效率较低且伴有高强度重复性劳动。”东轻熔铸厂设备保障组二级技师王骁睿介绍,“机器人操作在保障生产进度、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岗位人手配置压力。人机分离后,安全保障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数智升级让拥有七十多年历史的铝加工业老牌企业在新赛道中取得新突破。查阅整个生产流程的数据,点击鼠标就可以;脏苦累险的“苦差事”,智能机器人就能出色完成;低效枯燥的作业,数字化机械臂就可以胜任……工人从生产作业的“主角”,变成了操控设备运行的“配角”,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生产效率提升,老牌企业焕“新”升级。   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集聚着一批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数智化”大潮中,这些老牌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拓着“老中生新”的新天地。   在哈电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压电机数字化装配车间,机器人手臂来回转动,库房里一排排即将发往各地的电机整装待发……这个数字化项目让佳电股份在年初成功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今年,企业还将筹备开展19个信息化建设项目。   作为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近年来哈电集团持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十四五”期间,哈电集团将投资10亿元建设“数字哈电”。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黑龙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势较好。今年1至6月黑龙江省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达24.9%,其中设备工器具投资占比53.6%,拉动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1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呈现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变的趋势。   “黑龙江加快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制定全省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明确用3年时间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目标,推动组建全省工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遴选发布第二批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51家。”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处处长胡英男介绍。目前,全省已储备设备更新项目1427个,总投资1223.25亿元。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黑龙江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工厂19个、数字化车间316个。这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后,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20%至30%、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   “黑龙江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蕴和优势。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未来产业、新兴产业,用‘数智化’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浩进指出,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也要分类推进,注意降低企业的转型成本。(记者朱悦) 来源:新华网
  • 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并对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正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通过运用数字技术,传统农业产业实现升级,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速度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农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等的成效显著,这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还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例如,浙江省某地通过建设数字平台打造集技术服务、种植服务、购销服务、政策服务、有效监管等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使农民迈向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的有效运用,还培育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数字+文旅”“数字+电商直播”等一批新业态在农村落地生根,成为激发农村发展的关键增量。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比2014年增长近13倍。   多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制定《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升级,成绩卓著。2022年1月份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也要看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相关体制机制相对不够健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现象明显,“数字+”应用场景不够全面;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素、资金要素、人才要素流动受阻,导致技术供给、资金供给、数字人才供给不足等。对此,应多措并举,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筑牢数字乡村发展底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动力。   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前提,优化顶层设计。各地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本地区乡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使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构建“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空间”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同时,各地区要向研发农业技术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支持企业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加强科技创新。不断缩小城乡间“数字鸿沟”,打破制约城乡数字融合发展的壁垒,促进数据资源共享。   以数字赋能乡村产业为牵引,强化重点环节。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应重点抓住产业振兴这一“牛鼻子”,有力带动其他方面的振兴。大力促进乡村数字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绿色化,使得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数字化发展。同时,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智慧便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线上推荐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点路线。推进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健康养生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探索共享农场、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新模式。   以汇聚乡村数字人才为基石,注入源泉活水。通过差异化政策制定,引进专业化、技术型数字人才,着力解决其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保障等,夯实数字乡村建设的人才底座。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城市要大力支持城市数字人才向乡村流动,合理高效配置人才资源。同时,也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为乡村振兴培育数字人才,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积蓄人才力量。(白启鹏) 来源:经济日报
  • 鼓励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一段时间以来,江苏、四川等地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自《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启动以来,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九年全国第一。   当前,一些“转”起来的企业面临如何“持续转”“转得好”的问题,相关机制与措施亟需完善。例如,一些地方和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收益持有疑虑,对智改数转网联的动力和信心不足;再如,数字场景应用偏少,数字化技术的产品、服务不够丰富,产业链协同、数字化管控等核心应用场景上突破不多,场景落地成本高,后期迭代优化周期长,可复制推广的大场景少。此外,制造业数字人才不足,本地化服务商供给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也制约着“智改数转网联”的推进。对此,应多措并举。   激发内生动力,推进持续“转”。政府引导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标志性应用项目和实景教学点,让中小企业看到可持续收益,激发继续“转”的信心决心。以“揭榜挂帅”机制汇聚权威机构开展深度诊断,形成“一企一档”个性化诊断报告,提升诊断方案的实施率和质效。鼓励“链主”企业构建云平台生态,推行数字化运营,倒逼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数字化协作,推进其数字化转型。   强化场景应用,提高效益“转”。以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鼓励重点企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与制造业融合应用。探索以场景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对标数字化转型关键共性问题,发布场景建设清单,有力有序构建发展前景好、示范作用强的应用场景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示范案例,提升“转”的效益。   培育数字人才,有力支撑“转”。支持企业柔性引进“智改数转网联”领域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师生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实习实践。加快高校学科布局优化,增设数字化专业,加强“新工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结合。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加快部署校企合作共建“智改数转网联”人才实训基地。鼓励制造业员工参加数字技能职业培训,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多渠道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型人才。   打造示范标杆,有效引领“转”。围绕制造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揭榜挂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可控工业软件。政府搭建产业链协同平台,鼓励链主企业构建多场景、全链条的“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体系,并提供链主企业输出技术和服务的渠道,让上下游企业共享“转”的红利。(易高峰 张宏如) 来源:经济日报
  •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于8月1日正式生效。该法案是全球首部全面监管人工智能的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制定人工智能管制规则,欧盟新规则可能为后来者提供重要借鉴。   欧盟介绍,制定《人工智能法案》的目的是在维护民主、人权和法治的同时,推动普及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根据使用方法而非技术本身造成的影响风险进行分类。   风险分为四类,风险等级越高,管控越严格。其中,风险最高的情况包括:为唆使犯罪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纵人的潜意识;使用高级监控摄像机等,将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实时应用于犯罪搜查等。这些情况是被“禁止”的。第二高风险的情况包括:基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犯罪预测、在入学考试和录用考试测评中应用人工智能。人类有义务保存和管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历史记录。   该法案规定,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系统必须明确告知用户他们在与机器互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必须确保合成的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像内容能够被检测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此外,该法案规定,禁止使用被认为对用户基本权利构成明显威胁的人工智能系统。   如果企业涉足“禁止”领域,则被处以3500万欧元或全球年销售总额7%的罚款,以二者之中的更高金额为准进行处罚。如果没有履行除“禁止”以外的其他风险分类中的义务,则根据业务规模等处以1500万欧元或最高不超过全球年销售总额3%的罚款。   据悉,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相关规则将分阶段实施,某些规则将在该法律通过6个月后或12个月后生效,而大部分规则将于2026年8月2日开始生效。(作者:晓镜) 来源:人民邮电报
  • 两部门:提升央企采购数智化水平 发挥采购对科创支撑作用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提升采购数智化水平、发挥采购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等方面对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采购数智化水平。一是深化电子采购系统应用。支持中央企业电子采购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发展,依托电子采购交易网络搭建交易平台,实现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线、永久可追溯。在确保规则标准统一、设施联通的前提下,企业可自行建设电子采购交易系统。二是大力推广企业电子商城。鼓励中央企业自建电子商城,并将标准工业品、低值易耗品、通用服务项目等通过企业电子商城采购。   《指导意见》明确,发挥采购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对于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创新联合体、启航企业等产生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相关名录所列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以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成果,在兼顾企业经济性情况下,可采用谈判或直接采购方式采购,鼓励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并先试先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参与采购活动时,仅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即视同满足市场占有率、使用业绩等要求,中央企业不得设置歧视性评审标准。在卫星导航、芯片、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先进医疗设备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采购使用的主力军作用,带头使用创新产品。(记者 林婧 实习记者 李瑞璐) 来源:人民邮电报
  • 我科学家开发出面向低功耗芯片的绝缘材料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狄增峰研究员团队研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人造蓝宝石。这种材料具有卓越的绝缘性能,未来可用于开发低功耗芯片。相关成果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二维集成电路采用厚度仅为1个或几个原子层的二维半导体材料构建,是下一代集成电路芯片的理想沟道材料。但由于缺少高质量的栅介质材料,其实际性能与理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传统的栅介质材料在厚度减小到纳米级别时,其与二维半导体沟道材料间的界面特性,会导致电流泄漏,增加芯片的能耗和发热量。单晶栅介质材料能形成完美界面,但通常需要较高的工艺温度,易对二维半导体材料造成损伤,也难以达成理想的绝缘效果。”狄增峰说。而他们开发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即使在厚度仅为1纳米时,也能有效阻止电流泄漏。   氧化铝为蓝宝石的主要构成材料。传统氧化铝材料通常呈无序结构,在极薄层面上的绝缘性能不佳。团队采用单晶金属插层氧化技术,在室温下精准控制氧原子一层一层地有序嵌入金属元素的晶格中,最终得到稳定、化学计量比准确、原子级厚度均匀的氧化铝薄膜晶圆。   团队以单晶氧化铝为栅介质材料,成功制备出了低功耗的晶体管阵列。该晶体管阵列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一致性,且晶体管的击穿场强、栅漏电流、界面态密度等指标均满足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对未来低功耗芯片的要求,有望为业界发展新一代栅介质材料提供借鉴。(实习生冯妍 记者王春)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