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学会
  • 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举办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 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职业教育委员会、省高校图工委信息技术应用组、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在鞍山召开,来自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的10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 开班仪式由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职业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凯主持。辽宁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锡钢,辽宁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在开班仪式上分别致辞。培训班特邀《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初景利教授,延边大学图书馆馆长崔香淑教授,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邢军分别以《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夯基蓄能,向“新”而行——延边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探索与实践》《区域协同下的辽宁省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为题进行授课。专家分别从图书馆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延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经验和辽宁省图书馆资源建设、流动服务、阅读推广、地方文献等创新服务平台应用等方面对学员开展了培训。在交流环节,参培学员分享创新经验,探讨未来各级各类图书馆间开展创新性合作的模式和机制,为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明晰了未来图书馆要在服务工作中“求新”“求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用户服务需求,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能,为政府决策、科学研究、社会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为辽宁振兴新突破贡献文化力量。
  • 第九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在大连召开 10月31日,以“加快数字赋能增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第九届辽沪粤总工程师论坛在大连召开。论坛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等承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辽沪粤三地及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船东、船厂、船配企业的专家学者共160余人参加会议。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建峰、中船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明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设计研究院院长刘传、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书记邹晓峰4位专家,分别就《船舶制造数字化转型若干思考》《推进造船数字化转型,释放产业数字红利》《绿色智能引领船舶制造高质量发展》《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智慧安全管理—高质量发展下的数字安全管控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享。在研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就船舶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船舶行业人才培养等问题与报告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本次会议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交流平台,深化务实合作,立足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船舶产业基地,辐射全国,助推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科技进步、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 2024年新能源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召开 10月29日,由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航海学会、大连市船舶绿色动力与高效热管理重点实验室、航运及港口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2024年新能源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相关船舶制造、航运企业以及大连海事大学相关师生5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特邀国际海事组织顾问Zabi Bazari教授以《New energy ship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an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ies》为题作为期1.5天培训报告。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燃料电池事业部技术中心主任王振、电力事业部博士殷进军,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研发部主任陈立剑,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博士汪宗御,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教授崔大安、副教授王哲,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华强先后作题为“船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与发展”“绿色电池动力船舶技术发展及应用”“氢燃料电池船舶规范现状与思考”“氢能产业链之电解水制绿氢”“燃料电池及其在船舶应用”“液冷式锂电池散热技术研究进展”“新能源船舶动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探索”等报告。同期,会议围绕未来船舶可行性燃料替代技术、各类燃料电池船用化及其动力系统特点、以及新能源动力谱系化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圆桌会议,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张继锋教授等嘉宾围绕主题发言并交流。与会人员和到会专家探讨了船舶低碳零碳转型方式、未来船舶燃料趋势等主题,并向相关专家汇报工作进展,听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 本次会议是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等行业力量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动航运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迈进的重要举措,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开放、务实的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船舶节能减排领域的顶尖智慧与力量,共同探讨新能源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分享前沿减排技术的应用成果,为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
  • 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闭幕 11月1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船东协会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航海学会等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闭幕。 展会面积2万多平方米,参展商500余家,观展人数5.2万人次,成交及合作意向2100余个。来自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阿联酋、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国内沿海城市、产业集群的参观采购团到展会现场与参展商进行有效对接。 展会上,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工业有限公司围绕“船用推进装备、船用阀门系统、船舶工程承制、船舶生产与运营服务、应用产业”等五个产业领域,重点展示了定距螺旋桨,低温阀门,阀门遥控系统,落实本质安全的新型插拔式配电箱,适用于船舶分段等各种工况的便携式焊接切割设备,可用于高效电机的铸铜转子以及大型船用铸钢件等重点产品。副理事长单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创新型硬翼风帆和LNG运输船安装平台两型新产品,重点展示了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明星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大连造船品牌形象。理事单位海大清能船舶(大连)有限公司展示了公司近些年在智能船舶、氢燃料动力船等方面的实际成果,如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海上交通船——“蠡湖未来”号、智能船舶氢动力总成系统、智能蓝藻船等产品,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未来,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继续发挥科技社团的资源优势,引导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资源区域集聚,加快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2024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发展论坛暨船配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大连举办 10月30日,2024中国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发展论坛暨船配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大连举办,国内各高校、研究所、船厂、船东、配套企业等150余名行业相关人员参加。论坛以“加快绿色智能科技创新,共育船海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科创中国”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联盟、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大连市科协党组书记史明强为论坛致辞。 在报告交流环节,中国船舶设计大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周国平作题为《新能源船舶发展对国内配套产业技术需求研究》的主题报告;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数智化推进部副总监、正高级工程师马誉贤作《聚势向新·智领未来——船舶建造新质生产力思考》的经验分享;中国船级社业务发展处高级工程师、资深船型专家朱杰带来了《船舶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交流》的前瞻研究。在成果交流环节,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大连中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孟昭懿以《进一步夯实精益管理基础推进船舶智能制造——走符合大连中船新材料特点的创新发展之路》为题分享了船舶配套企业的发展经验和思路;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副院长魏一教授以《智能绿色船舶机电设备研发及应用》为题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市场运营部经理杨泽宇以《精度管理新工艺模式下的国产化三维测量分析软件的应用与研究》为题交流了国产化软件的应用实践之路。 本次会议为持续完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生态体系,优化“双高”船舶海工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赋能,助力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
  • 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山野菜产业科技服务团举办科技创新大讲堂 为解决抚顺山野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月28日,辽宁省创意农业研究会山野菜产业科技服务团在抚顺农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举办了科技创新大讲堂。企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共30余人参加培训。 活动邀请多位业内专家进行授课。省创意农业研究会理事长史书强就“山野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进行深入讲解,从全球及国内山野菜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发,剖析了当前抚顺市山野菜产业的优势与挑战,提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并对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展望。省农科院研究员刘长远就“山野菜主要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进行分享,详细阐述山野菜主要病虫害鉴定与诊断、生态防控的原理、方法、技术和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省农科院副研究员解梦汐以“山野菜精深加工”为题,介绍多种山野菜的加工技术和市场前景,为提升抚顺市山野菜附加值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科技创新大讲堂的举办,不仅为抚顺市山野菜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参会者提供了交流与学习机会。未来,省创意农业研究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山野菜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化科技服务,助力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肺癌细胞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主委韩琤波发布最新专家共识 日前,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肺癌细胞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组织编写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第一/二代EGFR-TKIs耐药后基于不同T790M状态下三代EGFR-TKIs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全英文发表在《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期刊2024年第16卷。 该《共识》由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肺癌细胞靶向和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韩琤波,组织各个肿瘤领域相关专家多轮深入讨论和系统性梳理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临床实践,由该专委会成员韩琤波、马洁韬和黄乐天执笔撰写完成。《共识》对如何在不同T790M突变状态下使用第三代EGFR-TKIs提出了建议,共3个关键点和5条重点推荐意见,旨在为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一代/二代靶向治疗耐药后三代EGFR-TKIs临床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重要依据。
  •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委会第一次学术会议召开 10月26日,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中毒与急危重症生命支持新技术创新转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南湖院区召开。 会议选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李铁刚教授为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毒检室主任孙成文教授为专委会顾问。 在学术分享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彭爱华教授作题为《虫螨腈及其代谢物的组织分布和毒代动力学研究——兼论发热的急诊临床决策》的学术报告,阐述了虫螨腈及其代谢物的毒代动力学特性,并结合发热的急危情况提供了科学的临床决策建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毒检室主任孙成文教授作题为《临床毒物检测与案例分享》的报告,介绍了临床毒物检测的原理、方法及意义,并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展示了毒物检测在实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邢吉红教授作题为《精神类药物中毒机制及治疗进展》的学术报告,全面梳理了精神类药物中毒的机制,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急诊医疗创新与突破的起点,推动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更加高效、精准的救治服务。
  • 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人居环境与视觉艺术学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绿色人居与新文旅”论坛举行 10月24日,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人居环境与视觉艺术学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绿色人居与新文旅”论坛在沈阳建筑大学举行,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凤池,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委员、日本著名建筑学家三宅理一,省土木建筑学会负责人以及省内高校、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师生代表等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介绍了专委会组建筹备情况,审议了专委会的工作条例及委员候选人名单,并介绍了今后的发展规划。在论坛环节,日本著名建筑学家三宅理一作题为《动态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趋势》的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与社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创新、智能化、绿色化、安全与韧性的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出了务实性建议。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唐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洋围绕国内一流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作报告发言。 下一步,学会人居环境与视觉艺术学术专业委员会将以专业领域的技术需求为导向,聚焦专业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广泛团结省内各方面力量,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参与咨询评审、标准编制等工作,为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更大的助力与贡献。  
  • 辽宁省园艺学会赴凌源建立学会服务站 为充分发挥科协系统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精准服务凌源市本土花卉和中草药产业,搭建省级人才、科技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桥梁纽带,10月29日,在凌源市科协的协调下,辽宁省园艺学会在凌源市宋杖子镇段杖子村辽宁亳药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省级学会服务站。 活动当天,省园艺学会同辽宁亳药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学会服务站合作协议,并举行授牌仪式。省园艺学会表示,将根据企业需求,协调学会各会员单位,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广项目落户凌源,并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专家服务企业,找准科技服务与推进企业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切实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凌源市科协表示,希望凌源市的中草药企业能够以此次建站为契机,借助省级学会的人才优势,上下联动、资源流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落地凌源。 下一步,凌源市科协将继续以省级学会服务站为平台和载体,做好引进高端智力服务创新发展工作,推动人才、科技、项目深入合作对接,更好地为凌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