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 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国家航天局4月12日消息,鹊桥二号中继星已完成在轨对通测试。经评估,中继星平台和载荷工作正常,功能和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可为探月工程四期及后续国内外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鹊桥二号中继星自3月20日发射升空后,经过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于4月2日按计划进入24小时周期的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4月6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与正在月球背面开展探测任务的嫦娥四号完成对通测试。4月8日至9日,鹊桥二号中继星与嫦娥六号探测器(地面状态)开展对通测试。   此前同步搭载发射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已于3月29日进入环月使命轨道,4月3日成功实施双星分离,正在开展系列通导技术验证。   鹊桥二号中继星和天都试验星采用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作为使命轨道。由于月球外形结构不规则,靠近月球飞行的航天器受到月球引力等因素作用,飞行轨道易产生偏差。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是处于稳定状态的环月轨道,航天器在该轨道飞行,能够使飞行轨道的偏差最小化。   专家介绍,选择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作为鹊桥二号的使命轨道具有诸多优势。一是提高通信速率,与鹊桥号相比,鹊桥二号的使命轨道距离月球更近,数据传输的通信速率将大幅提高。二是更好覆盖月球南极通信,与围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行的鹊桥号相比,在环月大椭圆使命轨道的鹊桥二号对月球南极的可见性显著提升,大幅提高对月球南极区域的通信覆盖能力。三是节省卫星燃料,鹊桥二号可以用极少的燃料,维持在该轨道上长期驻留。   后续,鹊桥二号中继星将按计划为嫦娥四号和即将要发射的嫦娥六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并择机开展相应科学探测。 来源:新华网
  • 5.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5.5G是5G到6G的过渡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产业链上下游要做好标准、频谱、产品、应用、生态等各方面准备,让5.5G真正落地,带来更多新产品、新体验,推动行业升级,加快数智化转型。   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日前敲定6G标准化时间表,第一批6G商业系统有望在2030年投入市场。前不久,中国移动宣布在杭州全球首发5G-A(5.5G)商用部署,并计划年内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A商用网络。不少人疑惑:5G尚未完全普及,6G眼看又要来了,此时部署5.5G有没有必要?是不是一种浪费?   5.5G比5G多了可不止“半点”。移动通信技术每代发展的周期大约为10年,每一个半代技术相比上一代在速率上都有约10倍的提升。相较于5G,5.5G将带宽速度提升10倍、连接密度提升10倍、定位精度提升10倍、能效提升10倍。更重要的是,5.5G还具备感知能力,能将感知到的一些复杂多元信息实时共享给他人。华为认为5.5G有四大关键特征,即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联接、内生智能,适配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可见,5.5G将更好支撑裸眼3D、扩展现实、低空经济、万物智联、无人船舶等新应用,释放更多数字红利,拉动更多经济增长。   部署5.5G,有现实的市场需要。5G商用以来,一直被评价缺乏现象级应用。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对自动驾驶、大模型、高端制造等较复杂的网络连接需求,5G不够用。比如,据预测,在辅助驾驶场景下,智能车每月网络流量将突破300GB;在自动驾驶场景下,网络流量还将百倍提升,5G的带宽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自动驾驶流量需求。对于裸眼3D、扩展现实等新应用,5G在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方面都显得不足。   部署5.5G,不是说5G就没用了。5.5G全称为5G-Advanced,也就是5G升级版。正如现在的5G与4G并存一样,5.5G不是要取代5G,而是并存互补。事实上,5.5G并不改变5G的网络架构,而是通过射频部分的改进、软件升级以及人工智能赋能,适应对带宽、频效、能效等方面有不同要求的业务。也就是说,在5G不够用的地方作补充,同时为6G探路,做好技术、应用等准备,这才是5.5G的重要使命。   5.5G是5G到6G的过渡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为何不直接等着部署6G?因为从最新的6G时间表可以看出,6G商用为时尚早,目前仍处于对愿景、需求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阶段。而5G仍在红利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50.9万个,5G用户规模占比近一半,5G行业应用融入国民经济超过七成的行业。综合来看,5.5G的不少技术方向正是6G的关键技术,5.5G培育出的新业态、新模式,将为6G实现万物智联奠定坚实基础。   5.5G产业链正加速成熟,但还有待融合发展。此次中国移动公布了首批100个5.5G商用城市名单,并计划于年内扩展至全国超300个城市,推出超20款5.5G终端,发展超2000万5.5G终端用户,将进一步推动5.5G产业链和商用场景融合发展。今年被业界称为5.5G元年,产业链上下游还需做好标准、频谱、产品、应用、生态等各方面准备,才能让5.5G真正落地,带来更多新产品、新体验,推动行业升级,加快数智化转型,激发新质生产力。 来源:经济日报
  • 玩家自制游戏,赚不到钱?       《DOTA》的成功,似乎成为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类游戏的一种催化剂。但在此后多年,UGC(用户生成内容)却并未再创造破圈爆款。   不过,偶尔有一些游戏工作室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据报道,2021年,在广东深圳市,5位资深游戏开发者创办的翊宸工作室仅用百天时间,便在UGC沙盒创意平台《迷你世界》中获得营收70多万元。然而谁能想到,该工作室几个月前濒临倒闭。此前,该工作室代理了一款游戏引擎,进行手游二次开发,可当手游上线后,经营却不理想。最后,因开发“极限酷跑”“越狱解谜”等下载量破百万的作品,满足了《迷你世界》UGC创意需求,才实现扭亏为盈。   但这只是孤证,更多普通人尽管也能靠平台提供的编辑器工具造出小游戏,却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更多时候,UGC功能只是游戏平台用来聚揽人气的“钥匙”。   2014年,一款融合街机、音乐元素的游戏《几何冲刺(Geometry Dash)》上线,刚开始波澜不惊,此后风靡一时,直至2017年,该游戏稳居美国音乐游戏、街机游戏iOS榜单第一。其成功原因就在于2014年该游戏推出PC版,让玩家能够在电脑端更方便地编辑关卡,使得关卡的量级飞速提升;同时,超高难度的关卡又吸引游戏高手和主播前来挑战,这让该游戏的传播量呈指数级增长,进而成为现象级游戏。   同样在2014年,任天堂推出《超级马里奥制造》,首次允许玩家自由设计游戏关卡。结果很惊人:发售第20天,该游戏全球销量达到100万份,玩家创造的自制关卡数达到220万,全球玩家所玩关卡次数超过7500万次……   沙盒游戏真是将UGC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类游戏中的佼佼者就是2011年推出的《我的世界》,到2021年,该游戏累计发售量达2亿套。   2016年,一款名为《Roblox》的沙盒类手游则更进一步,将“玩家驱动”概念发扬光大。该游戏赋予玩家更多“编辑”权限,鼓励玩家在平台上利用现成的资料制作全新类型的游戏并与其他玩家分享,涵盖了射击类、动作类、MOBA类及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其说它是一款游戏,不如说它是一款手游自制平台。   到2019年,已有超过500万青少年开发者使用《Roblox》开发3D、VR等数字内容,使其成为全球最大多人在线创作游戏,并在此后开始的元宇宙游戏热潮中成为先行者和标杆案例。   火热的游戏背后,似乎是靠大量“民工”倾情参与。很少听说有玩家靠卖自制关卡赚大钱,大多数玩家只不过“为爱发电”,为游戏持续火热添砖加瓦。例如,全球最大多人在线创作游戏《Roblox》官方平台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活跃开发者超过800万人,但仅有4300人达到250美元的提现门槛。   当然,赚钱的路径有很多,卖自制游戏只是其中之一。比如,《Roblox》上小有名气的开发者Evan Zirschky就对媒体表示,直到2018年底他才达到提现门槛,但却早在2016年就通过直播该游戏和自制场景获得上万美元收入。   不过,这依然是少数派,多数人赚不到钱。如游戏《暗黑地牢》MOD(游戏模组)的一位国内开发者曾表示:“在圈中,活跃的MOD开发者有二三十人,但能产生收益并以此为全职工作的,算上我,只有两人。”   另有消息称,“狩技MOD制作组”曾是《怪物猎人:世界》最大的MOD国内制作团队之一,该游戏2018年上线后,其人气最高时,该制作组单月会接到六七位玩家下的订单,而到了2022年就几乎接不到订单了。   商业化,是个难题。还好,大多数玩家只是为了好玩,出于兴趣,“为爱发电”。(作者 张书乐) 来源:人民邮电报
  • 全球制造业复苏逐步升温       今年以来,全球制造业有所恢复,为提振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带来积极影响。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17个月在50%以下运行的走势,重回扩张区间。   这种发展势头,与近期国际机构预测全球贸易反弹趋势大体一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表示,全球贸易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下降之后,有望在2024年出现反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至3.1%,较去年10月份的预测值高出0.2个百分点。4月10日,世贸组织发布最新报告预测,全球货物贸易在2024年和2025年将分别增长2.6%和3.3%。全球贸易的持续改善,体现在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明显回升,反映出世界经济总需求已经开始回暖。   分析认为,3月中国和美国制造业加快回升,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了主要力量。分区域看,亚洲制造业继续稳中趋升,制造业PMI升至51%以上;美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有所增强,制造业PMI升至50%以上;欧洲制造业恢复态势稳定,但力度偏弱,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上升,但仍在50%以下;非洲制造业有所波动,制造业PMI较2月份下降,且在50%以下。   具体来看,欧洲方面,德国经济复苏乏力仍是困扰欧洲经济恢复的主要因素。近期,德国的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均下调对2024年德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至0.1%左右。与德国类似,法国央行下调法国经济增长预期至0.8%,低于之前预测的0.9%。非洲方面,南非制造业波动较为明显,制造业PMI从2月的50%以上降至50%以下。   数据变化显示,亚洲制造业增速继续领跑其他区域。中国、印度和东盟主要国家对亚洲经济的增长仍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4年度报告》称,2024年亚洲经济增速有望达4.5%,亚洲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占全球比重预计为49%。相较于其他区域,亚洲各国更加注重区域合作,发展环境更为包容和开放,发展的韧性更强。   从供给端看,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提前降息,提振了制造业生产。截至2023年底,加息央行占比已触顶回落,降息央行占比上升。由于通胀压力缓和,巴西、墨西哥、智利、秘鲁等新兴市场国家率先降息,巴西于2023年8月启动降息,基准利率降低50个基点至13.25%;墨西哥2024年3月开启降息,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1%。   不过,全球制造业能否持续恢复,仍有待观察。当前,美国就业市场强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存在反弹压力。美国劳工部4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5%,涨幅较2月扩大0.3个百分点,超过市场预期;环比上涨0.4%,涨幅与2月持平。基于CPI数据变化,美联储近期对降息的态度更趋谨慎,表示对通胀持续回落到2%这一目标水平更有信心的时候才会决定降息。美联储选择维持高利率,将进一步抑制制造业需求。   展望二季度,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复苏,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球市场需求恢复强度,这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基础,需要继续观察各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的后续走势。   其次是政策环境的改善程度。欧洲经济的弱复苏以及通胀压力的缓解有望推动欧洲央行加快降息节奏。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欧元区调和CPI从2月的2.6%降至2.4%。在此数据公布之前,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曾表示,如果即将公布的通胀和工资数据符合其预测,欧洲央行将在6月份降低关键利率。这一数据的发布增加了欧洲央行加快降息节奏的概率。随着更多的发达经济体开始降息,将会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是影响全球贸易不利因素的缓解程度。从目前情况看,地缘政治冲突、贸易限制措施均是干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利因素。   世贸组织近日发出警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限制贸易反弹的幅度。食品和能源价格可能再次受到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相关报告显示,地缘政治冲突可能导致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实际价值下降1.8%,全球GDP下降1%。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表示,“我们正在全球贸易复苏方面取得进展,这要归功于具有弹性的供应链和稳固的多边贸易框架。我们必须降低地缘政治纷争和贸易分裂等风险,以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   总体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球制造业整体恢复态势好于2023年四季度,全球经济持续稳中趋升。在全球经济出现向好迹象的带动下,各国应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经贸合作,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物流畅通、产业链协同,寻求贸易合作的新途径,更好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孙昌岳) 来源:经济日报
  • 联合国发布第四版《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       据联合国日前发布的第四版《全球电子废弃物监测报告》,不断增长的全球电子废弃物数量是有文件记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数量的5倍。   据国际电联和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报告,2022年产生的6200万吨电子废弃物将装满155万辆载重40吨的卡车,这些卡车首尾相接基本可以环绕赤道一圈。与此同时,记录显示2022年得到适当回收再利用的电子废弃物不到其总量的四分之一(22.3%),这导致价值620亿美元的可回收自然资源被浪费,同时还增加了全球各地遭受污染的风险。   全球范围内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每年增加260万吨,且2030年将达8200万吨,比2022年增加33%。   该报告预计,与全球电子废弃物产生量的惊人增长相比,各国所做回收工作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有文件记录的回收再利用比例将从2022年的22.3%下降到2030年的20%。   致使差距扩大的原因包括技术进步、消费增长、维修方案有限、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社会生活日益电子化、设计缺陷以及管理电子废弃物的基础设施不足。   报告强调,如果各国在2030年能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比例提升至60%,则产生的效益(包括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健康风险)将超出成本380亿美元。 (作者 瑞闻) 来源:人民邮电报
  • 科技创新提升制造业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科技创新持续受到关注,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成为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其中,不少制造业民营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攻关,让中国制造迈向价值链高端。   业内人士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当前,制造业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正在让消费产品和消费体验迎来全新变化。   科技创新成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重点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全年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授权发明专利达到92.1万件,比上年增长15.3%。   “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了基础、注入了动力。”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业内人士指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乘数”效应。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不少民营企业正努力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便成为这些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   例如,作为全球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正是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在5G、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带来了便利。   在江苏,过去一年来,这个东部经济大省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在3.2%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了41.3%和49.9%……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激发。2023年,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2%。经营主体发展保持回升向好态势,2023年我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同比增长12.6%。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表示,民营企业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成长于市场经济的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在创新中不仅更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风向,也更准确地服务于中国老百姓的切实需求。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同样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即以创新驱动新经济变革,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民营企业正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企业专利转化还有较大空间,建议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提升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比如,在消费领域,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优势,给消费产品和消费体验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朱克力举例说,作为“舶来品”,中国洗碗机行业的起步虽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凭借民营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对中国家庭的深刻洞察正在迎头赶上,一些国产品牌的销量甚至超过了曾长期主导中国洗碗机市场的外国品牌。   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洗碗机专利创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中国洗碗机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达12364件,近五成专利集中在国产主流洗碗机品牌厂商。其中,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拥有洗碗机授权专利1338件,专利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另外,在高价值专利方面,方太与清洗能力直接相关的“水槽式清洗机(公开号CN104224074B)”这项专利也被国内洗碗机行业广泛引用。   业内人士认为,清洗相关授权专利的数量,反映了大多由民营企业组成的我国洗碗机行业在最核心的清洗能力上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厂商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前副秘书长栗广元表示,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流量和各种营销手段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今,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审慎和精明地选择消费品,也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独特性。因此,面对这一变化,企业就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创造全新、独特的产品体验和消费体验。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智造与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居于较高水平。同时,制造强国和消费强国协同互动发展既是我国当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题中之意,也是促进和夯实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和路径。未来,制造业民营企业前景可期。(记者 沈寅飞)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4月1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个决策将有力促进投资、促进消费,也会促进节能降碳,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吹风会上表示。   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我国是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的大国。”赵辰昕介绍,据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大概28万亿元。   他举例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世界1/3,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汽车保有量超3亿辆。相关机构测算,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超5万亿元,汽车、家电换代需求也在万亿元以上级别。   “《行动方案》提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每个行动方向都非常明确,重点也都非常突出。”赵辰昕介绍。   据了解,设备更新行动以节能降碳、数字化转型等为重要方向,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七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聚焦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将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循环利用水平;标准提升行动则加快完善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标准。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潜力足   “《行动方案》在认真摸底测算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到2027年的一些具体目标。”赵辰昕说。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备受社会关注。“2023年,全国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设备投资的70%以上,设备更新空间大、潜力足。”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六部门印发了《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7年,力争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单忠德谈道,下一步,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打好中央财政“组合拳”   “大规模设备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加以必要的激励引导,推动设备更新换代形成规模效应。”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中央财政将打好四个方面的政策“组合拳”。   具体来说,在资金政策统筹方面,将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统筹相关资金渠道,支持高排放老旧营运柴油货车、老旧营运船舶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好中央财政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统筹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   在税收支持政策方面,将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   此外,还将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新增安排资金支持实施新一轮贷款贴息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再贷款政策做好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贷款力度。”符金陵表示。(记者 刘园园) 来源:科技日报
  • 2023年图灵奖揭晓       美国计算机协会10日宣布,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艾维·维格森因“对计算理论的基础性贡献,包括重塑我们对随机性在计算中所起作用的理解,以及他在计算机理论科学领域数十年所取得的卓越成绩”荣膺2023年图灵奖。   图灵奖以已故英国著名数学家艾伦·图灵的名字命名,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今年的奖金为100万美元。   在硬件层面,计算机能以可预测的方式工作,但这会使其很难对现实世界的问题进行建模,而这些问题往往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长达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维格森证明,计算机也可利用运行算法中的随机性。在20世纪80年代,维格森及其同事发现,通过在一些算法中插入随机性,可使算法更容易、更快地求解。   维格森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明确了问题类型与随机性之间的关系。他还证明,某些包含随机性且难以运行的算法能变得更具确定性或非随机性,且更容易运行。这些发现有助于计算机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该领域最著名的未经证实的猜想之一,即“P≠NP”。   维格森在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还未出现前就开始探索随机性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他的想法对从密码学到云计算在内的现代计算应用程序变得非常重要。   维格森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俄德·戈德赖希等人详细阐述了在不披露信息的情况下验证信息的方法,即在不同用户之间建立信任的一种方式,这成为当今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基础。(记者 刘霞) 来源:科技日报
  • 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步提升       记者近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目前,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已超七成,数量超过300万件。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步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持续提高。   “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专利产出和转化的主体。”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面向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普惠服务+重点培育”相结合方式,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1.3%,首次超过50%。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专利产业化水平更高。2023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7.6%,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19.5个百分点。(记者 宋晨) 来源:新华网
  • “以旧换新”细则加速出台 万亿级市场空间巨大       记者从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了解到,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政策体系正持续完善。随着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日前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建筑和市政领域设备更新、标准提升等相关实施方案已陆续出台,后续消费品以旧换新文件,交通运输、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实施方案也在制定印发过程中,将进一步细化明确各领域重点任务。   据介绍,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汽车、家电换代需求也在万亿元以上级别。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更多细化方案的出台,将有效调动各方市场力量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撬动消费投资巨大内需市场的同时,也将进一步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我国是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的大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这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切实增强经济活力,又能增加先进产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行动方案》发布以来,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正在加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将聚焦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开展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安全水平提升四大行动,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住房城乡建设部也于日前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等为重点,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司长胡子健表示,下一步将完善配套政策,还将健全资金机制,对于住宅电梯更新和加装,指导地方探索建立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也发布了标准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加快制修订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标准,推动今明两年完成制修订294项重点国家标准,推动政策和标准更加协同配套,有力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此外,赵辰昕透露,商务部牵头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文件可能在未来几天正式出台。他介绍,我国围绕推动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工作部署了“1+N”政策体系,除了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行业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以及交通运输、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实施方案正在制定印发中,将尽快出台。   在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财政资金支持同样可期。赵辰昕明确表示,中央投资、中央财政资金等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肯定有资金支持,而且支持将是有力度的。同时,当前各地政府也都在认真研究,会结合各自财力的实际情况,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在设备更新方面将打好加强资金政策统筹、完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等四个方面的政策“组合拳”。   符金陵还说,中央财政将统筹存量政策和新增政策,突出以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推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结合不同类型消费品特点,有针对性实施财政支持政策。他重点提及两方面:一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二是中央财政将通过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完善家电等绿色回收体系。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将有效激发各方积极性,参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从而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激活数万亿内需市场的同时,还将能够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从而助推高质量发展。(记者 郭倩 王文博) 来源:经济参考报